焦点初级11期 张双双 坚持分享第7天      2018年8月14日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昨天夜晚,光山心协读书会,邀请来自漯河市的邱寒春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实用的亲子教育微课——《实现高层次倾听的方法》邱老师将如何应用焦点高层次倾听,促进亲子关系改善,提升亲子关系质量,创造和谐、亲密、积极、乐观的家庭氛围与我们一起分享。

        邱寒春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讲师,漯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特约咨询师。邱老师先后学习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催眠治疗、意象对话、沙盘游戏技术,主要投入家庭问题、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个人成长及团体辅导等方面的心理咨询和授课。她用丰厚的心理学知识,帮助来访者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让难题不难,生活更加轻松愉快;她用娴熟的焦点解决技巧,帮助许多学生处理了学习中面临的不同问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她用娴熟的实践经验,架起亲子之间沟通的桥梁,辅助家庭亲子教育成长。

        微课的题目是巜实现高层次倾听的方法》听别人讲话的时候,可能自己,有时候就无法接茬。但是我们被倾听,当我们述说的时候,我们希望对方怎么对待我们呢?或者说。在我们被倾听的时候,有哪些东西让我感觉特别不舒服,甚至于出现很强烈的情绪,有抗拒,不愿意,再说下去了呢?回忆一下,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那些,让我们不舒服,甚至于愤怒,伤心,愧疚,那些东西都是我们不愿意,不想要的。

          在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打断对方的说话。你如果被打断,被干扰,被转移,就不想说了。我们容易出现的错误:

第一、是急于下结论。我们有没有被别人用,他自己的标准,用他的经验。来认为我一定是什么样,肯定是什么样。如,你说,我在单位,今天我和同事闹矛盾了。那你回家以后,你的父母或者你的另一半,会说"那肯定就是你的原因。急于下结论。

第二、轻视对方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以为我是专家,我就轻视对方的问题,比如,小孩子被同学欺负或小伙伴不跟他玩儿了。比如,有人因为受感情或者经济困扰,对他来说,都是天大的事儿,那小孩,小伙伴儿不跟他玩儿了,就意味着他会被抛弃,被团队孤立,对他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儿。可是我们成年人呢,我们认为那多大的事儿啊,还有的人,受感情困扰就说你自找的。手机坏了,也是你自找的。我们就觉得这些都是小事儿。当我们觉得对方的事儿是小事儿的时候,当我们轻视对方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一不小心就会。有可能通过言语或非言语表达出来,那他很快就会感受到,他下面就没有说的欲望了,这样的事情就是失败的。

第三、干扰转移求助者,就是对方的话题,有可能因为接纳度不够。然后内心不足够稳定,就容易去干扰和转移对方,这样,对方也容易被打断。

第四、做到的或正确性的评判。这是人很容易对别人做出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在这一点上,我们还反思一下,比如说,我说个什么事儿。对我来说,我就是表达情绪,而对方都说哎呀,你那说的不对。或者说,那那什么就是不道德,其实,有时候,你说道德,不道德,正确,不正确,我们心里清楚,就是情绪得宣泄,或者说完以后,我也会反思,但我还没有说。对方就会对我,进行指责评判,那我也不再想说了。然后就没有然后的交流了。

第五,不恰当地运用咨询技巧,咨询师,他在生活中也需要具备倾听,也需要倾听。在心理咨询,倾听是所有流派最基本的一项技术。那你说听都不会听,何来,引导和陪伴呢?在这一块儿,就是不恰当地运用咨询技巧,举个例子吧,比如,我们的来访者或者是对方在苦不堪言,娓娓道来,他的经历或者某件事情。倾听者呆呆的没反应。因为他正在想,用什么方式来回应,运用什么技巧。假如突然来一句说,那假如这一切都没发生呢,你听的什么味道,觉得是不是没有被关注到。或者对方是一个学生或孩子吧,偶尔一次考了个高分,平常成绩是中等。这一会儿,我们就会用鼓励,赞美,说"你考的真好呀,将来就是清华,北大的料儿"其实呢,这个地方是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简直太大了,以至于,他后来,就不敢跟你说他考好,或者不敢说他努力的事儿。为什么呢,因为他一说,这个倾听者就会对他期望过高,就是赞美的。太过了,然后,他感觉到压力,他就不愿意像以前一样,跟你诉说什么或者交流什么了。

第六、询问过多,概述过多。因为大部分诉说者他并不是说,非要对方出很多主意,他只需要一个人去听一听,陪陪。假如,哭的时候,能给她递个纸巾,然后不过多打扰。如果我们询问的太多,询问太多也是一种转移,也是一种干扰,另外还有一点像窥探的感觉,别说概述过多地方还没说一点,我们就说话,你是不是这样啊?是不是那样啊?这也有点,急于下结论,也是一种打扰。而且还是一种,就是专家姿态,我知道好像是什么似的,就是这种倾听的方法,也容易让对方很不舒服。

第七、不适当的情感反应。比如说,对方在哭,而倾听者,在还微笑。或还有点愤怒,满不在乎,甚至于会说,"哎呀,这多大的事儿啊,不要放在心上啦,不要哭了。"或者,孩子回来说"我今天考得特别好,一百分我考了九十八。"父母却说"我还以为你考了多好呢?"这就是一种不恰当的情感反应,会打击到对方或者给对方压力,或者让对方有不好情绪,大概前面说的话,过分的赞美,还有过分的安慰,其实都是不适当的情感反应。

        谈一谈巜实现高层次倾听的方法》一共有六条。一、理解和尊重。二、避免先入为主,过早下结论,三,如镜子般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四、通过非语言行为营造气氛,营造氛围。五、细心观察,说话人的声调和语言,六、必要时保持沉默。

        实现高层次倾听的方法,一、理解和尊重。这所有的流派也都差不多都一样,就是所有的人,都希望被理解和尊重。而理解和尊重是建立良好关系最基本的态度。因为关系是第一位的。理解和尊重就是建立关系,也就是暖场的最基本的态度,暖场就是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而理解和尊重是基础。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知道,理解就是设身处地的理解,都是有经历,我虽然没有经历过,可是我有这个态度。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我能理解你的想法是正确的,比如说,有积极关注,包括我们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的交流。感受到对方的内在体验并引起共鸣。比如说,我们说跟小孩子聊天。我们跟现在的小孩儿讲过去我们多苦,那时候没有钱,我们吃的啥,住的啥,然后我们就觉得自己很苦,以为能教育到孩子,但小孩们他却不这么认同。他们会说,你们那时候作业那么少,你们能到处玩儿,我们现在压力多大,现在吃的好,也不是我愿意的呀,我们现在作业那么多,考学那么难。所以说,并不是我想到的,一定是正确的。因为标准不一样,在他那里,他是对的,他有他的标准。他会觉得我们那时候随便玩儿,作业少。比他们现在幸福多了。这都是舍身处地的理解。我理解,现在孩子其实也是很辛苦的。这样你去理解他,他都觉得。他就会反思,他就会和你有很好的关系,就会听咱们的。

        而说到尊重。就是发自内心,认为对方是有价值,有能力,更好的,相信他,他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只是有时候他不知道而已,我们就想他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而我只是一个陪伴者。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其实他也有能力,只是我们是否看见了。就是面对那个诉说的人,比如说。是我们的家人,我们的学生是我们的来访者。我们自问一下,你相信,他是有能力,有价值的,想要自己更好的    说到相信他。放手也是一种尊重,就是在我们倾听的时候,我们也要做到尊重,包括他说话的时候,我们不要出现前面那些错误。比如说我自己下结论,我去打断他,帮他出主意,去指导他,其实放下这些,也就是一种尊重。

      二,避免先入为主过早下结论。比如说妻子或丈夫在单位受了委屈。回来家里唠叨几句。情绪不好,总想找个人说说。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回来以后也想找个人说说。他们只要一张口我们能听吗,我们会不会说。那老师为什么不批别人,老是找你的事儿啊,那你那同事为什么不给别人吵架,老是跟你吵架呀,那肯定是你不好了。就直接下结论,相当于一剑封喉,这个剑是语言的毒箭,那封了,还说嘛,就不愿意再说了。

三 、如镜子般表现及时给予反馈,镜子怎么反馈镜子不说话,他是原汁原味的。他是三不原则,不评价,不预设,不介意。就是不评价他的是是非非,是否道德,不去用我们的经验来预测他一定是什么样儿,不给她过多的指导,当然知道,可以给一些不过多的指导。不去过多的建议。这就是三不原则,因为镜子不会去做,她只是原汁原味的来反馈,静静的安静地听。我们比镜子强多了,因为我们还多一些感情。我们会有反应,比如说,语言的非语言,我们就会及时做出反应及时反馈给他,给他赋能,让他看见自己做的好的地方。让他看见自己有力量的地方,这就是焦点的理念,在这里就是。像这种正向反馈就是聚焦正向的东西,及时反馈给对方,从而给他赋能,让他有力量。

      反馈方法一、通过非语言行为营造氛围。比如说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还有我们的声音。如果这个倾听者和被倾听者是面对面的话,您和他坐的那个位置,身体是否这么对着,还是要有距离。这个距离一般都是一米多,根据人的习惯,就是认识程度,这个是不一样的,别说这所有的这些非语言行为。都表明了倾听者,你是否尊重,你是否很认真,是否接纳。你是否已经出现了焦虑,疑惑或者困倦的情绪。情绪是藏不住的都能看见。比如说适当地点头。暮光和对方的接触,还有微笑。对方心境的反应就是对这个反应也是很得必须,是很恰当。还有共情,鼓励他继续讲下去,还有我们所表现的整个人,表现出来对,对方是否深层的关注。这都能让对方能感受到倾听者是介入,还有认真的程度。他们是能感受得到

          比如说,一位妈妈。孩子有一个特别高兴的事儿,或者说委屈来给咱诉说的时候。你说我们是做家务重要,还是陪孩子一会儿重要。可能要有的老师说我就没工夫一天我就分不出多少时间来。时间有长有短,但态度一定要是真诚,你有时间,陪伴孩子半个小时。如果没时间呢,就陪伴五分钟。可是这五分钟里面我是全心全意的不看手机,不做家务。用微笑看着孩子。用鼓励她诉说。关注他这个人本身,而不是下结论。而且孩子也知道这五分钟,妈妈是完全属于我的这种陪伴就是有效的。

        反馈方法二、陪伴,其实也是这种有效的倾听,五分钟同样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只要听孩子说,孩子能看见你天天很忙,你为了工作也学习他都看着呢,在这个时候您抽出五分钟对他来说是尤为珍贵的,所以说。不要借口,我们不要借口我时间我没有时间。我天天很忙,我天天做很多事情,我要照顾她,很辛苦。如果我们仅仅是照顾他的身体,没有照顾到她的心灵。他的心里,还不如,我好好地抽出五分钟,好好地听她说。

          比如,过多的目光接触,就是死盯着对方看。然后微笑不合时宜,比如她正难受,我们还在微笑,这也是不行的,频繁的点头。频繁的点头,就是让对方会受到干扰。然后呢,过近的身体,距离这个是根据情况,你说是孩子,你可以抚摸她,我抱着他。当然对青春期的孩子,有的孩子,不愿意摸他的头,那就不要摸。而对于本来是内向的人,那我们就离他稍微远一点,就不要轻易触碰它。要是比较热情,或者我们比较熟悉那相互之间错一米也可以。所以这个距离,这个很多小细节是根据情况而定的。这些所有的不恰当了,就会让对方感到不自在,会影响倾听的效果。

          细心观察说话人的声调儿和肢体语言。我这一点在后面就是必要时沉默,我们会细细的去观察一下就是。沉默细心观察准确反映很好的说明,比如说什么时候是必要的,那这个必要的时候就通过我们观察了。什么时候需要给对方鼓励。需要跟进,就是追问或者是接着鼓励他,赞美他一下。那什么时候有需要倾听者沉默,等待。或者是在什么时候,他是在对情感或者信息进行有意义的加工。这都需要我们用心细心观察,然后来感知判断。

      保持沉默就是要细心观察。准确反映我们才知道什么叫,必要的时候。你轻轻中沉默,也是一个有效策略。别说你敢不敢用这个词,能不能忍受沉默。比如说倾听者,你是否认识到沉默的正向意义。是否真的理解,尊重,接纳对方是否认真。我们的内心是否足够稳定,是否能都遮住,当我们稳定的时候。当我们能多住的时候我们就能忍受沉默。

        沉默就是有时候沉默比语言还更有力量,大家是否有这个体验,当我们哭泣的时候,我们其实不想让旁边的人说什么。只是我让他在哪就行,比如对方在抱怨在哭泣,在诉说平常不敢触碰的部分,或者因自己过多,过深暴露自己而出现痛苦、尴尬、恐惧的情绪始。因为有倾听者的接受,而且耐心等待。这个等待,就说明什么,这个时候的沉默和等待。它是一种表明了一个什么就类似于。

        假如说,我们出现了痛苦尴尬和恐惧时旁边那个陪伴的人。他非常耐心地等待着我们非常温和的在那里。我们就感觉到。就是他是他给我时间他尊重我。当我需要他的时候,他就在那儿他会给我提供帮助,当我需要安静的时候他会给我安静。这时候我们会不会。觉得我在这里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这里是自由的,安全的事,放松的。这个时候我们。但我们就是情绪宣泄差不多的时候,我才有可能继续探索和公开自己。我才可能聊一下自己。做一个诉说者的那个角度。我希望有这种必要时保持沉默的,倾听者在那里。

          反馈方法三、使用简单的语句回应对方的诚实陈述。就是有时候。地方在。大量大段诉说的时候,我们进一步打断他,但是我们又不能少,活儿也一直坐那儿。我们用了非语言,就是那个非语言行为来和他相处就是一直陪着她。我们会简单地说,是这样啊,很痛苦,每天很不开心就是简单的,简单的语句是他的是他的那个语句。当然这个就是表示我看见了你的情绪,我听见了你说的事儿。我知道你这会儿很难过,就表示我在我在听。

          重复讲话他的话。把我改成你,重复一次。重复她的话。反馈给他还得刚才第一条是一样的,就是表示我在听,我知道你的感受,知道你的事情。我在这儿呢,我一直在听,继续说继续说就是这个意思。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讲话人的意思。有时候我们在听的时候会会有确认有澄清。就刚才说了吗,精准反馈,精准精准的那个反应。因为我们要时不时的就要确认和澄清一下,因为要保持我们理解的准确呀,我们和他交流的同频共振。

          目前状况好一半儿。然后我们这个咨询朋友说。我就是美好,一半儿,要是一分或十分之间的话,那就应该是五分和六分吧,但是因为。功力比较深厚,我这个朋友就忍了一忍就是。没有过早的下结论没有用自己的评判有多问了一句。那你说你现在状况好了,一半儿了,那如果是。一分和十分之间,十分是最好,一分是不不好。那你现在的状况在几分的位置呢。

        反馈要及时提问,比如说关系问句奇迹例外。比如说亲子关系。孩子在外面打架或者受老师批评了他回来了,他很委屈,他在诉说,如果因为父母很会倾听孩子就会说。其实他把那些细节说出来。然后他心里的委屈。差不多没了,这个时候我们在说啥,他就会听。

        其实即使他本来就在说他的感觉他的委屈伤心,愤怒。可是因为我们的实时提问,我们那种关心那种情绪的表达对他来说就非常有疗愈。而且这种提问就是不带除勒带那关心的感情以外,不带其他的预设、责备,没有其他的感觉是那种遵循三不原则吗,这时候这个孩子就会因为这一句,提问会说得更多,和我们的关系更好,更信任他宣泄的更充分。然后下一步我们想时时的引导就会成功的多。

        比如说,我们的家人在单位遇见不顺心的事儿。她回来了,你说我我我不评价他,我也不知道被他我就听啊。然后又就在那儿听,可以没有交流,没有发问,你有关心地询问,这时候也达到很好的效果,就像对孩子似的,我也问一句,哎呀,他们天天这样你天天这么辛苦,领导有时候还看不见。那你这样一问她就觉得受到了莫大的安慰。

        如何和来访者合作才是重点,他在这里就是没有所谓抗拒的孩子学生还有我们的另一半儿,我们怎么拿给他合作呢,我们想着怎么能合作才是我们的重点。如果将这个对方的抗拒是为。她也是保护自己的一个方法,他在提醒我们要谨慎处理和放慢脚步,他在提醒我们有失误。比如说我们没有贴近他的需求和目标。如果我们把它认为是一种提醒,不视为一种抗拒,我们就会去寻求改变。我们就会思考如何合作。

        在这里就是思考如何合作就是如何去倾听她才会让她。说得更多,才会让他更好的谈下去,甚至于更多的。实现高层次倾听的方法,慢慢的就会效果出来了。

        感谢邱寒春老师的分享,感谢光山心协读书会。让我们不断前行成长!谢谢!

                                    焦点初级11期

                                          张双双

                                      2018年8月14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