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寒冷初冬,口罩再一次成为这个国家的主角,这个小小的简单商品变成了灾难中人们争抢的必需品,那么,口罩有着怎样的历史?它又是如何影响人类呼吸防护进化的?今天钢铁老爷带你一探究竟。
人类对呼吸系统保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崇尚拜火教的波斯人,在进行宗教仪式的时候,要求教众用布遮住脸,以阻挡“俗人不洁的气息”
古罗马时代,公元一世纪,古罗马居民称呼城寨里那些团团烟雾为gravioris caeli(意为厚重的天空)和infamis aer(意为臭名远扬的空气),公元61年的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Seneca)在文字中留存下来了古罗马的可怕之处:
灶台里倒出的灰烬扬起巨大的烟雾,
油烟散发着恶臭。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一生火,
那些有毒气体就会在内部堆积起来。
在我离开这个城市(罗马)令人窒息的空气后没多久,
我就意识到了这件事有多恐怖。
这首古文字中所表达出的古罗马烟雾弥漫,空气污染严重令人恐惧,后来哲学家和博物学家普林尼(Pliny,公元23-79年),他提出利用松散的动物膀胱制成呼吸用具来帮助人们捂住鼻子来过滤粉尘,以免受到如此恶臭气体的侵蚀。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在中国元朝,给皇帝送饭菜的太监宫女,为了防口气或口水污染饭菜,用绢布捂住口鼻,即原始的口罩
而到了中世纪,一些可怕的瘟疫疾病蔓延开来,那就是黑死病和霍乱,中世界的医学界认为这些疾病都是由空气中的“瘴气”产生的,所以只要阻挡了这种“瘴气”便可以有医治好的可能。
黑死病又称鼠疫,通常先显现在淋巴结部位因此腹股沟,腋下和颈部都成为重点保护区域,当时的医生为了杜绝传染,头顶戴着厚厚的黑帽,戴上巨鸟嘴般的面具,手着白手套,身穿泡过蜡的亚麻或帆布衫,持一木棍,用来掀开黑死病患的被单或衣物,这样的全副武装可以保护自己免于黑死病的感染。他们被称为勾嘴大夫或鸟嘴医生。
形如鸟喙的口罩面具带有玻璃眼镜,而鸟嘴尖儿也塞满了药草和香料,当时人们具有芬芳的物质能够隔绝“瘴气”,以避免瘟疫医生受到感染,事实证明植物香氛确实由此功效,在一定程度上过滤“瘴气”减少感染率。
1827年,苏格兰科学家罗伯特·布朗发现了一种称为“布朗运动”,认为快速移动的气体分子发生碰撞会导致极小颗粒的随机弹跳运动,从理论上研究了口罩对于粉尘的防护作用。
至此之后出现的呼吸用具,也大多出现于消防、矿业、医疗等特种行业。第一个便携式呼吸过滤器专利一直到1849年的美国才出现,由发明家路易斯·P·哈斯特(Lewis P. Haslett)提出。其中的过滤材料是羊毛,并无法抵御有害气体。他在1849年申请了一项美国专利,专利号为6529,至今在美国的档案馆还能查阅到这项专利。
1876年,医学界创立了无菌外科,即所有手术的机械、手术服、手术帽、橡胶手套都必须严格消毒,但这时候医学界还没有对手术医生的口腔进行防护。
在1899年,英国的一位外科医生改进了设计——他将纱布剪成长方形,在纱布之间架起一个框形的细铁丝支架,让纱布与口鼻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空间,解决了口罩呼吸不畅的弱点。
随后一位法国外科医生保罗·伯蒂做了一种6层纱布的口罩,缝在手术衣的衣领上,用时只要将衣领翻上就行了,随后他改进了设计——用一个环形带子连接纱布挂在耳朵或者后脑勺上。
于是,现代口罩的形状便从此诞生了!
此后的一战、鼠疫、流感、二战都在不断的推动着口罩的普及和进化
从1952年伦敦大雾霾的历史照片显示,至少在这个时间点上,人们似乎已经开始习惯用口罩了。这场大雾霾直接或间接造成了12000人的死亡。几乎每篇关于雾霾的科普文里都会提到这一年的伦敦大雾霾,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中国上一次口罩的大规模使用除了2003年的非典疫情就属2012年开始的雾霾污染了,在那一年,PM2.5这个新名词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N95、KN90等型号的口罩就成为了当时热门。
现如今在这次全民抗击病毒的斗争中,作为普通民众,口罩是我们切断传播途径的有力武器。
刚好收到一条短信,排队摇号摇到口罩了,明天出门去购买。
今天就到这里,疫情期间,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多运动,打赢这场看不见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