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沟通的流程,并说明本章讲解的内容属于沟通的哪个环节?
沟通首先有发送者,发送者明确他想表达的意思,然后通过他的大脑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表达的形式可以是文字或者音频,然后通过一定的载体,如书籍,微信语音发送出去,接受者看到或听到某段话或某本书之后,通过思考,对作者的话语进行解析,试图明白作者的想表达的意图,如果读者和听众对作者的意图理解正确了,双方的沟通就实现了。
本章所谈的内容属于接收者“理解意图”的环节。
二、简述规则五的重要意义。
规则五: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这一规则说明了真正进入分析阅读的第一个步骤,即理解作者的主要意图。本规则实际上分为两部分,找关键词和明词义。读者要想真正读懂一本书,进而对该书进行评判,准确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基础,即先要与作者达成沟通。沟通的第一步就是解码关键词,确定某个关键词在句子中的特定含义,这也是理解力提升的第一步。
三、圣诞树模型
###吴慧娟-160304-与作者达成共识
###四个收获
1. 了解了沟通的过程。
2. 面对困难该有怎样的态度?(包括读书中的困难)
老子的《道德经》给出了答案: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这段话说的是做难的事从“易”开始,做大的事从“细微”之处开始。因为难的事
情一开始都是很简单的,但我们对简单的事不要忽视,要认真对待,否则会遭遇更
多更大的困难。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不要只挑容易的事情,要迎难而上,挑难的事情
做,挑重要的事情做,这样坚持下来,后面就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到你了。
3. 信息的发送者要坚持“利他性原则”。
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想对方听得清楚明白,讲述者必须先把自己的意图想明白。同
时,说话时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让对方舒服。
4. 分析阅读不是一味地慢。
本章有大量的篇幅可以瞄一眼就跳过去,因为不是重点,有的段落只是用大量的
例子和比喻来说明几个关键词,你只需要理解关键词就够了。
###三个感受
1. 对关键词一定要细细深究,深入钻研。
例如“单字”,老师说翻译成“词语”更好理解些,我也觉得“单字”这个表达有
点怪,原文是“word”,翻译成“单词”好像也不恰当,汉语里都是指一个个的“字”,
但我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别的翻译来替换,老师讲“词语”还比较贴切,因为有的词
是只有一个字。
还有“词义”与“词意”的区别。书中只出现了“词义”,我没能把它与“词意”
联系起来,思考不够深入仔细。这两词区别还是很大的。词义指客观上的词的本义,
词意是指读者主观上的理解的词的意思,如词不达意。做学问真的需要严谨的精神。
另外,“泰半”这个词我比较困惑,不知道什么意思,以为是印刷错误,我就把它
改成了“多半”。结果老师说“泰半”这个词真有,是“大多数”的意思。我已查
字典,还真是。看来读书不能马虎,要勤查字典。
2. 善于将一件事与其它相关的事情联系起来,将道理推而广之,提炼出事情的本质。
为何我对本章的第一节的理解一直纠缠在讲读者与作者的共通上,没联想到其实
就是在讲广义的所有情况下的“沟通”呢?看来思路太窄了。
3. 要练习找关键字的能力。
关键字我在阅读过程中有圈出来,但并没有刻意把它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老师
找的关键字大部分跟我找的是一致的,但有一些关键字我也没有找出来,像“积
极” 和“消极”,与这两个关键词相关的句子我也没有特别留意,虽然它们在前
后好几处出现了,我没有把这几处对照联系起来,这样就导致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有误,原来第二节(找出关键字)与第三节(专门用语及特殊字汇)是并列关系,
都是讲找词语,一个是消极的方法,一个是积极的方法。
###两个改变
1. 初次阅读时严格执行检视阅读的步骤:
找关键字、找主题、找结构
2. 碰到比较困惑和独特的词,且又是重要的词,先查新华字典,再百度。
###一个行动
把每一章的结构用思维导图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