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贤妻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王阳明
善待别人,也就是善待了自己。王阳明晚年回答学生的书信中写道:择其善而从之。就是强调要做善行,善待别人,给予他人就是奉献。所奉献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还包括精神和理念,这是抵制贪念的第一利器,是一个人充满爱心的具体表现,更是一个人有智慧和责任心的表现。通过帮助别人可以体会到快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王阳明很注重个体的社会责任,个体与社会是共存的关系,这个观点便具体化为以人道的原则对待一切社会成员,并真诚的关心、友爱他人。利他方能自立,害人实际是在害己。敬人者,人敬之;爱人者,人爱之;损人者,人损之;欺人者,人欺之。所以,我们应该做到自利利他,不可损人利己。
利己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它归根结底源自生存的需要。但人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单方的利己行不通,互相帮助更有利,帮助别人是帮助自己,于是产生了群体中利他的行为准则。
一个人活在世上,虽然不能做到利人不利己,少能做到从利己想到利人,此所谓“自利利他”。利己与利他并不总是处于对立的位置,很多时候二者完全可以统一起来。人都有利己的一面,这是由于每个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生存的各种各样的需求,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人的行为动机为利己,在利己的意识驱动下,人做出了种种行为,而这种种行为的客观结果产生了利他。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理他,那么我们每个人也都会得到自立,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因为我们在别人眼中也是“他”,对别人来说是“利他”,对自己来说就是利己。如果人人都不管“他人”,而只顾自己,那么我们自己就成为了人人都不管的“他人”,而只有自己去关心自己。然而,在这个群体共生互助依存的社会上,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因此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利他方能利己。所以,用一颗利他的心去对待他人才是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