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方景观摄影副当代摄影的影响
当第一次听到景观摄影,我想到的就是自然景观,景观摄影粗略的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和社会景观.自然景观简单来说拍摄的对象就是花草树木,山川星河这种自然环境.社会景观除了长宽高的维度,还包括了文化与精神层面,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外在表达.其主要以工业建筑和人类社会作为主要的表达内容. 景观摄影反映的是一种人与地球的关系.景观摄影中的景观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面无表情”的.居中、冷静、没有人的,即使有人,这个人也不具备任何特征和代表性.
摄影术诞生于1839年,至今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对世界的发展有着深深的影响.近年来,“景观摄影”在中国当代摄影领域慢慢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中国当代摄影发展已有30多年历史,是在慢慢探索中发展起来的,“景观摄影”作为中国当代摄影探索的一种新的形式.符合摄影发展历史规律.随着现代生活环境下价值观的改变,人们对于艺术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
景观摄影作为当代摄影范畴里非常重要的摄影表达类型,打破过去风景摄影的审美趋向,从技术层面向思想层面发展,对摄影的发展和摄影个性化语言的运用,引导摄影创作者通过事物表象去挖掘它的更深层次含义进行探讨。
二:案例分享
(1)张克纯
张克纯1980年出生于四川,现生活工作于成都。在国内外众多当代艺术机构举办过个展和群展。
北流活活的名称源自《诗经》中“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是描写黄河流水的声音。受到张承志《北方的河》的启发,张克纯以黄河及其周边物、土、人、情为叙事线索拍摄并最终集结为 50件地景肖像系列。这组作品远远超越了艺术家以相机为媒介对风景的社会性纪录,更像是一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独自朝圣的旅程,充满热忱、执念和探究。
“黄河几万年,人类放在其中其实也是一个小点,当人的姿态摆得很低时,自然的力量就会得以彰品,还是要有一个对比。中国现在发展的时代背景,目前处于的大环境,都是比出来的。”
张克纯捕捉到的这些影像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黄河。在 2010年至 2013年间,他自黄河入海口所在的山东东营市垦利县开始,向西逆流而上,以数十次的行走,直抵青海巴颜喀拉山脉的黄河源头,最后排成系列作品 《北流活活》
他拍摄的作品都是关于中国的,关注的都是人类改造过的山水.山水一直以来都是作为中国人情思中最厚重的载体.处在高速变化中的中国正沉寝在一片繁荣的亢奋之中,伴随而来的是其势不可当的超强破坏力。其作品引发人们对于照片背后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思考.
(2)曾翰
从2004年开始,摄影师曾翰把镜头对准处在城市化转型中的中国城市,用大画幅相机记录那些现实的景观,展现出一种超现实般的观感。
系列《超真实中国》早期的创作方式十分直接,大多情况下,曾翰会把主体放在框里的显眼位置,因此,画面会有一个特定的视觉中心,现实的荒诞会在观看人造景观本身以及它与环境的对比冲突时产生。作为有着新闻摄影背景的摄影师,曾翰这个系列也体现了其摄影记者式的工作方式:调查资料—勘察现场—拍下照片。在拍摄时,他没有过多的情绪,十分冷静,但很多时候,冷静并不意味着没有思考,而是一种他批判现实的方式。
“因为现实已经够魔幻了,你不再需要任何花样。”
(3)李元
李元是世界八大风光摄影大师之一,世界华人摄影学会副会长。1969年开始接触摄影,1972年成为美国摄影学会会员,1984年《风光摄影》画册由美国摄影出版社出版。李元独创的使画面超越现实景色的舞台式光线运用,被摄影界命名为“李元光”。其作品体现了中国人文精神与西方摄影的完美结合,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境界。并且在美国、中国出版了大量摄影画册、文集。
摄影不仅只是记录,也是能够表达思维的视觉语言。李元对于风光摄影的追求,即想通过摄影“瞬间性”与“发现性”的发挥,既记录下大自然瞬间即逝的突发现象,又描绘出大地具有动感的状态,从而激发并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感而万物化生”的宇宙观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三:总结
景观摄影它既包含纪实性,也具有一定的观念摄影的意味。它以”人造景观”为主要拍摄目标画面冷静、客观,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及要做到“无表情”摄影。虽然上文提到画面中很少有人,但是观看者却可以感受到人存在的“痕迹”.它引发人们对于照片背后的思考而不仅仅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