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戎马,征战无数,从未吃过败仗,唯一一次兵败就丢了性命。
一生不屑读书识字,作一首诗却成为千古绝唱。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就是项羽。
刚听完喜马讲书《项羽与刘邦》,不禁再次为项羽的结局感到唏嘘和悲凉。项羽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他的失败似乎是那么的水到渠成。虽然失败,可他仍是一个英雄,人们喜欢他的勇敢刚烈、纯朴真实,就如喜欢关羽的忠义,一忠一勇,这是民间价值体系的选择,无关乎政治,无关乎成败。千百年来,人们对他点评,替他惋惜,还不断地演绎着这位英雄凄婉的爱情故事。
项羽的失败源于他的性格。不肯读书,对兵法浅尝辄止;刚愎自用,赶走了谋士范增;优柔寡断,鸿门宴放走刘邦,铸成大错;和自己推翻的暴秦一样残忍,活埋俘虏几十万;个人英雄,自恃盖世勇猛,陶醉于自己的武功。
尽管如此,通听全文,竟有无数个瞬间心疼他。他直率与天真,楚汉相争多年,他希望与刘邦单挑以决胜负,救百姓于水火。他诚实可信,在与刘邦签定了停战协议后,他遵守承诺马不停蹄地赶往老家,却被撕毁合约的刘邦暗算合围。刘邦有初汉三杰等队友帮衬扶持,项羽却连一个像样的小伙伴都没有,就像救火队员一样,哪个战场失利,就需要他亲自率军千里奔赴营救。
垓下受困,他自知无法突出重围,但也无颜见江东父老,宁死也不肯渡江。他对敌阵一个眼熟的人说,拿我的头去领赏吧,便拔剑自刎。生命的最后关头,他闪现出了人性的光辉,他的大义和悲壮成就了另一个自我。
唐朝诗人杜牧抱怨他不肯过江:“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为什么不能忍呢?如果你忍一忍,不就能够东山再起吗?可项羽是谁?他是西楚霸王,是推翻暴秦的主要力量,是令汉军闻风丧胆的战神一样的存在,他读书不多,却知荣辱,重人格。正如宋代李清照推崇他一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的故事为后人津津乐道,因他而产生的成语上百条,司马迁把他放在《史记》的帝王本纪里,他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
时势造英雄,他又岂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两千多年以后,这个名字依然鲜活又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