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中萍
从小对端午的记忆就是粽子的味道,这粽子一定是妈妈亲手包的,放着红枣,葡萄干,或者豌豆的粽子。再配上炒好芝麻的糖稀,妈妈粽子的味道,就是端午的味道。
妈妈没什么文化,不会给我们讲屈原投江的故事,也没有驱五毒等讲究,就是满足孩子们吃的兴趣。
妈妈总会提前一天泡好糯米,准备好粽叶、马莲草,端午头一天,坐在桌前拿着粽叶卷成筒,装米、放红枣、葡萄干,所有动作一气呵成,三角形,再三下五除二用马莲草捆好,放入盆中。小时候总是惊讶于妈妈的本领,一大盆糯米很快就包完了。
晚上,妈妈把粽子放进锅里,里面还放上一些鸡蛋,我们就站在锅边垂涎欲滴。但美味是需要等待的,妈妈总是用小火煮上一晚,我们怀着期盼的心进入梦乡,梦里一定流着口水吧!
端午节一大早,一锅热腾腾的粽子上桌,妈妈还会将芝麻炒得香喷喷,用擀面杖碾碎,再熬一碗糖稀。
我们每人剥好几个粽子放在盘子里,撒上一些芝麻碎,浇两勺糖稀,美美的吃起来,吃得唇齿留香,肚饱眼不饱,却不得不恋恋不舍的离开桌。等稍觉肚子有空,或中午放学,还要再吃一两个解馋,在我们眼中,端午节过得就是这美味粽子的味道了!
妈妈还会将热乎乎的粽子五个捆一起,送给亲朋好友尝鲜,一定也会配上一些特制芝麻和糖稀。
我和妹妹长大一些,就会在妈妈包粽子时叫嚷着要学,看妈妈卷起粽叶,总觉得简单极了。可粽叶到自己手中,不是破了就是卷得乱七八糟,好容易包起来,却发现到处露米,千方百计用马莲草捆好,粽子早已经不知是什么形状了。
妈妈会说我们浪费了粽叶,包几个后就打发我们离开。自己也觉太难看,总是灰溜溜的,却又不甘心的坐在旁边看妈妈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盆里的粽子越来越多。
上大学、工作、结婚后,虽说端午前后随时都可以买到粽子,但总觉得缺少些什么?每每端午,妈妈总会托人带来一些粽子,或等我们有空回家时专门包一些。虽然不能像小时候一样,一气儿吃好几个,却似乎只有吃了妈妈的粽子才算过了端午。
这几年端午成了法定假日,我们也可以在端午时回家吃上妈妈味道的粽子了。
今年有些特殊,未能回家,妈妈那天还说让人带些来。
前几天妹妹微信里说给女儿讲姥姥包粽子的事,怀想妈妈的味道,妹妹的女儿说让她也包,否则以后怎么给自己的孩子讲妈妈味道的故事。
童言无忌,却也提醒了我:我也步入不惑,虽会给女儿讲端午节的由来,还可以装文艺的填首词,写个诗,却还没自己独立包过一次粽子呢!今年就实践一下吧,让女儿记忆里也留下妈妈的粽香味。
今天开始将心动付诸行动,先打电话询问妈妈糯米要泡多久,粽叶要如何处理,然后开始忙活。有红枣没有葡萄干了,就用蓝莓干代替,没买到马莲草,就用绳子代替吧!
晚上开始了我的“大工程”,女儿也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好学”(好奇的成分更多些)。忙着给我打下手,时不时尝试学着要包一个,无奈咱这当妈的技术不精,好容易“裹”一个像粽子的东东,指导的徒弟(更多像自学成才)手艺更烂——四处露米,还得帮她捆绳子。最后也找了当年妈妈的借口——别浪费粽叶,让女儿住手,自己独自跟粽叶较量。
终于,大功告成,成品实在不敢恭维,爱人却鼓励一番,忧心忡忡地放入锅中——怕煮过后别变成一锅糯米粥。
还好,包的松,又小,不用煮一夜,临睡前起锅,一个个粽子还算完整,女儿和爱人尝了一个,评价“相当好”!小小得意一下,卖相差点,味道好就行,我又不卖(又阿Q了)!
明早,我也炒些芝麻,熬点糖稀,让他父女俩尝尝端午的味道,让女儿也体会一把妈妈的端午味道!
2017.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