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第六节领读稿

《认知觉醒》第六节领读稿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区域?

哈喽,大家下午好!昨天我们学习了提升专注力的方法。专注于一行一业,日积月累,我们的人生才可能会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但是,接下来的这个同学学习非常专注,却没有得到有效成长,这又是为什么呢?

她学习非常努力,上课认真听讲,一天24小时恨不得当做48小时来用,还经常给自己“打鸡血”,告诉自己坚持就能胜利。

即使这样努力,他的考试成绩还是不尽人意。并且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衡。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原来他的学习区域出问题了。每天为了跟上学霸们步伐,特意挑选高难度的题挑战自己。殊不知,别人的学习区域是你的困难区。

其实,学习并不是一味地埋头苦干,真正的核心还在于学习任务的难易匹配上。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什么是难易匹配?

01什么是难易匹配?

书中作者告诉我们,难易匹配主要是指,在舒适区边缘的任务或者目标。在这个区域里,我们会遇到挑战,也会取得成就,并且进步最快。

那什么是舒适区边缘呢?

通俗来讲,我们在这个学习区域里不会有太多的压力,只要踮起脚尖稍微努力一下,就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这个区域,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太难,也不是非常容易。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讲的舒适区边缘。

举个例子:幼儿园的大班小朋友,如果你让他计算1——10的加减法,闭着眼睛,也能轻松说出答案。但是,你让他学习乘法除法的话,可能就比较吃力。甚至对于的小朋友来说,这简直是难如登天。

如果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其实更合适一些。不是太难,也不是非常容易。当然,学霸除外哈~那么,20以内的加减法对于大班孩子们来说,这就是他们学习的舒适区边缘。

02为什么要难易匹配?

其实,道理我们都懂,但很容易被一些人忽略。如果学习任务过于难的话,我们的学习过程就会变得非常痛苦。

如果学习任务过于简单的话,我们的进步空间几乎没有,这就相当于浪费时间。

这本书中多次提到一个学习规律,它揭示了我们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处在舒适区边缘才能让人感受到成长与进步,从而收获良好的反馈以及满满的成就感。

舒适区边缘也叫做成长区或者拉伸区。

举个例子:有的小朋友甚至大人喜欢玩晋级游戏,甚至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主要还是因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合适的任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收到及时的正向反馈,包括队员们的夸赞,或者账号等级不断上升。玩游戏的人也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大家认为是这样的吗?

并且,这个难易匹配原则不仅适用于学习上,而且也是万物的方法论。也就是任何领域,几乎都遵循这个规律。

比如:有很多人想减通过跑步减肥,有的人一上来就很卖力,恨不得一天跑上千米,结果第二天身体就开始反抗。有的人可能轻则腰酸背痛,重则肌肉受损。

相信这也不是我们正常人要的效果吧!

所以,任何时候,我们一定要遵循难易匹配原则,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或者努力的区域。

通过上面的讲述,相信大家都能理解难易匹配的重要性了,那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区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长区。

接下来,我们看最后一部分内容。

03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区域?

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跟天性做斗争。毕竟我们的天性都是趋利避害,也就是喜欢待在舒适区。

在讲学习区域的时候,我们先了解一下学习的3个区域,分别是困难区、拉伸区、舒适区。


困难区的特点:在这个区域里,人们容易因畏惧而选择逃避。

拉伸区的特点:也就是舒适区边缘,也叫成长区,我们处在这个区域里,既有成就又有挑战,进步最快。

舒适区的特点:在这个区域里,人们因为无聊,容易分心走神。

通过3个区域的划分,相信大家也能找到自己的区域了。也就是我们选择的学习任务需要遵循这3个特点。

①不能太难

②不能太容易

③难易适中

只有难易适中的学习任务,才是我们学习的心流通道。

举例: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刚开始跑步,如果给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比如:跑1小时或者10公里,那么坚持不了两天,身体就会感觉痛苦无法坚持。

如果对于经常跑步锻炼的人来说,上面的目标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实现。这个目标就是他们找的拉伸区。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内容,主要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好的成长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同时也提到了为什么要在舒适区边缘学习,以及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区域。

互动讨论

对于现在来说,大家认为你的舒适区是什么?困难区是什么?拉伸区是什么?可以举例说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