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这个数字在晨读里出现了很多次,比如前天的《高效演讲:斯坦福最受欢迎的沟通课》提到演讲里最好的结构是3点。晨读团队也是尽量提取书里的3个要点编辑成材料分享给我们。今天也是这样:我们今天分享的内容可以实现三个沟通目标,分别是让对方愿意听、让对方听得懂、听完立即行动。 简单明了,直击主题。
-
让对方愿意听
讲话之前要整理好思路,打个腹稿,把要说的内容总结成123点,就好像做to-do list一样,听起来简单又有条理。尤其是拜托别人帮忙的时候,说的太笼统对方会搞不清楚到底要做什么,说的太详细又听起来太麻烦。简单列出三点,让对方心里有数,这样对方容易接受。
想让别人愿意听你说话,平时多训练自己以3为标准,去考虑“要点是什么”。比如开完会后的决议包括哪3个方面,看完电影后最大的3个感受,听完分享后说出3个收获。
把这条记到小本本上,平时可以照着练习。我说话就有点啰嗦,思路混乱没条理,这样可以训练自己的逻辑能力。
-
让对方听得懂
又不是宫斗剧,没必要把话说得云里雾里,让人去猜测揣摩。现在大家总是觉得活得又忙又累,还要花心思精力去琢磨别人是不是话里有话,要是工作上避免不了的也就罢了,家人朋友之间要是引起什么误会埋怨就不好了。
“事实”-“意见”-“情感”这个模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情感”放在最后面。如果一开始就先喷发情感,八成会给人一种“ta是在埋怨我吗”或是“怎么这么感情用事”的想法。先摆事实,再委婉地提出意见,最后再抒发一下感情,听起来更加理智又细心体贴。
-
听完立即行动
不去做,然并卵。说了一大堆,别人不去做也是无用功。怎么说服别人配合你的行动也是门技术。
第一次:询问建议。
第二次:赞美或肯定对方过去的经验。
第三次:发出邀约。
说实话,套路的我有点心累…… 可能是因为工作环境太简单,交际圈也小的原因?我和基友出去吃饭逛街都是简单粗暴地交流:
我:“想吃烤肉,约么?”
基友:“约。”
走起,吃货的人生不需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