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记:参加摄影初级班培训活动
1
进修学校的山很高。这是学府的最高,还是地理位置的最高呢?可能二者同时成立。电瓶车骑上去时觉得突然没电一般,担心整个身子会往后倒下去。那高度在当地,必然无可企及。置身其中,似处险地。这里是教师的培训之地,同时也是函授本科的教学点。在这个没有大学的城市里,应该也算是一所特殊的大学吧。
2
我还记得,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曾经有一年在这里参加夏令营的活动,在山上的营地住了好几天。那是第一次离开学校,参加由不同学校的学生组成班级的临时活动。也有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来教学不同的学科知识。具体学得了什么,曾经同班过的同学,而今都忘记得干干净净。那时似乎很纯粹,从未想过留信息或写信什么的,云聚云散。因一次培训,具体想起些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记忆里曾有过特殊的经历,它总带着温度,让人在瞬间对故地充满感情,仿佛是出嫁的女子回娘家一般。
3
负责此次培训的支老师,将到退休年龄,操着方言说话和教学。刚听觉得怪怪的。当后来不时发出一阵阵会心笑声的时候,觉得方言,也别有一种滋味,这反倒成为一种特色,是别的培训课堂所没有的。
一开始以理论居多,自然有些枯燥,加上没有设备如照相机在手可以按图索骥,听得如坠云雾。那么多的术语,认得字,不明白意思,懂得意思,更难与现实联系起来,觉得和真实的技术有相当的距离。后来就不一样了。因为是实例,点评具体的照片。仿佛老中医看病那样,望闻问切,自有术语,寥寥数语,一点就透。这时候,像取景、构图之类的术语,听了一点也不觉得陌生。
4
休息的时候,去外面逛了一逛。一棵树,愣愣的,长到了四楼之上。须远远的仰视才见其顶端。这样的树,和学校的年龄相仿。也许学校建立的时候,树的种子在泥土里发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与树人总是遥相呼应,彼此间有着某种温馨的联系。如果我要拍摄校园内的景致,这树可能是最耀眼的光景,以其耸然挺立的姿态,直插云霄的高度,葱葱茏茏的生意,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5
吃中饭的时候,有人在微信群里发了一张盒饭的照片。考验你专业素养的时候到了。清晰程度、聚焦意识、曝光、对比度,诸如此类的,一时成为话题。
6
下午在机房上课,算得上是饕餮大餐。
每人一台电脑,清晰地看到支老师由主控台播放出来的ppt里的图片,我们得以近距离欣赏和学习。
和上午的理论讲解有区别,引起注意和思考的是:
(1)图片基本取之于支老师自己的拍摄,积累多年,看似一次讲座,实际上用大半生在准备;
(2)照片的背后都有故事,比如拍“老烟”,远往拍摄地山区,连续去了两次,精益求精,每一次的完善都是思考和实践的结晶;
(3)照片都统帅于观点之下,直观地说明具体的注意事项,为了增强效果,都有正例和反例,比较之后,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4)拍摄的成功,在支老师看来并不是因为技术,而是技术背后的那颗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积极投入的心,他所给的部分照片实际上可以让学生去写作文的——-因为包含着细致的观察、对作品主题的把握、作品背后所呈现的丰富的生活内涵。
7
下面是我用手机拍电脑屏幕后转成文字的一部分,聊作笔记之用:
取景和构图的注意事项:
要平平直直,不要歪歪斜斜。
要前宽后紧,不要头撞南墙。
要虚实结合,不要撑得太满。
要画面一体,不要一分为二。
要画面简洁,不要啰里啰嗦。
有身居要位,不要隅于一角。
要主体完整,不要缺头少脚。
要主题突出,不要喧宾夺主。
要主题单一,不要缺乏中心。
拍摄时有哪几种方法可以使画面简洁?
避开无关杂物。选择干净后景。选择较暗的背景。运用浅景深虚化背景。
如何主题突出?
主题突出,就是通过颜色、明暗、位置、形状等因素使其在图片中非常醒目。
取景方面有两种情况会导致主体不突出:一是主体不明显,隐没在背景中。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主体背景颜色相似,明暗相近,形状差不多,距离又接近。二是陪衬掩盖主体,喧宾夺主。这种情况是这样产生的:主体物本身很突出的存在着,由于拍摄者选取的方向和角度不好,让陪衬物掩盖了主体。
电脑中所拍的ppt文字——
摄影要学习规则,更要学会超越。
要随心所欲,不要迷信规则,任何原则规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下适用的,没有放之四海皆真的东东。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想去拍摄去加工,只要出来的片片好看就行。欧阳锋倒练九阴真经也能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呢,所以不要被条条框框所约束。
(山路花开 写于20180510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