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位射箭的人来到镇上展示他的才能,他的技术相当好,是位不可思议的神射手,一箭接着一箭,都正中靶心。
在人群后面站了一个人,他并没有喝彩,只说道,“这只是熟能生巧罢了。”
当然这位神射手自视甚高,不喜欢这样的评语,他期望得到赞美。他很不高兴,走向那个人说“你是什么意思,你能射得像我这么精准吗?”
这个人说“没办法,不过我给你看个东西。”因为这人曾经卖过油,于是他拿起一个瓶子,瓶口非常窄,有个长长的瓶颈,底下是圆形的肚子。他拿起大桶的油,将油倒进那个小瓶口,刚好倒进瓶子里,没有溢出一滴油。然后他看着神射手说“你能够这么做吗?”
神射手知道他做不到,他从没有练习过那个技能。
卖油的说“我没办法像你一样射箭,但你也没办法像我这样倒油,这只是熟能生巧罢了。”
大部分人的工作内容都是重复的,有的人在重复中掌握了诀窍,从此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完成自己的工作,还可以借此炫耀一番;有的人在重复里不断抱怨、不时偷懒,在工作中总是抓瞎,累了自己又没做好工作。
02
曾经我就是第二种,每天上班下班,不求出错最好,从未想过要把自己手里的活磨的亮亮的,有些工作很难,都是因为不会,不会也没想过弄透,总觉得自己在云里雾里,却从未想过要拨云见日。
所以说有时候也得感谢那些在你安稳生活里给你当头一棒的人,无论他是出自好意还是其它的意思。
前段时间领导发现我在原来的岗位上存在的意义不大,于是频烦调动的生涯开始了,我的同事都笑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垫在哪里,完事之后就撤走,这可难受死我了。这并不是说我不能干,勤奋的我到哪个组都是得力的下手,注意是下手!是个毫无怨言而且又肯干的小工兵,嗡嗡的飞来飞去,很忙很累很没存在感!
之前我先生不止一次的和我说过,工作上要精通一样,可是他絮絮叨叨的我完全没听进去。恐怕他已经预见我早晚会如此。
可那时候我觉得温水里很舒服,不想做任何改变,听不进去任何建议。这件事发生之后,我不得不思考了,因为我意识到温水不是恒温的,它的温度变化不是掌握在我手里。
我平时也爱看一些励志文,但那些人离我太遥远,我不能向他们请教,可是你如果细心观察仔细留意周边的人,他们都是生活的智者,都可以是你的老师,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有个同事看起来也不拼,但是工作起来却舒舒服服的,领导问的基本都知道,颇得老板喜欢。之前一直以为我们是一样的,认真一聊才知道他的段数更高。我那个偷懒完全是最低级的,是吃力的。
他的终极目的是想轻松工作,其实就是不想太用力,但他的套路是,想偷懒可以,那你必须熟练的掌握负责一块业务,了解所有流程,这可能需要几个月几年的时间。其实工作就那些内容,花点心力弄透它,领导关心的是结果,至于你是怎么干的,他不会关心,别人不知道你干一个活到底需要多久,你就完全可以自由掌控时间了。
类似的话,可能在某本书,某个电影里都出现过,也和我先生说的一个道理,只是没遇到问题时,那些道理对你而言就如喝过的水,一饮而尽,一闪而过,毫未走心。心理学上认为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传递着的立场,如果传递者的立场是中立的,特别是自我牺牲的,那么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佛家说点醒有缘人,我觉得也是被有缘人点醒,此时此刻我同事的这一番话就恰好拨开了我的那一层迷雾。
很多像我一样之前工作得过且过,又羡慕别人工作游刃有余的人,我们的手法都落了下乘,想象一下在工作中如鱼得水的感觉,那一定棒极了,说不定那时候还会爱上这份曾经讨厌的工作。
03
刚上班的时候,我们同批人中有个女生很漂亮,培训结束时的合影也是她照的最美,我们几个人看照片,有个人说一看这个女孩的笑就是练过的,我当时听到心里一触动,原来拍照的笑容也是可以练习的,自此之后,有段时间我就对着镜子练笑,看自己笑到哪个角度拍出的照片最好看,不会漏出自己的牙床。你看我也曾为了拍出美美的照片练习过,现在已经到了一拍照我就会自动扬起嘴角最美的弧度,而丝毫不自知。
为了美都可以,为了长远的快乐工作也一定可以。每天你练习什么,你一定会精通它。高明的贼那也是苦练技法,才能在行窃时让受害者毫不自知。如果不能喜欢它又摆脱不了它,那就熟练的掌握它,打败它。
工作干的精,才能去偷懒,如果不想成为牛人,那就为了成为懒人拼一下,熟能生巧加点用心,就像前面提到的倒油人,后来他毫差无分倒油的时候,脑海中都不会有难这个概念,因为那个动作那个角度已经成为他的下意识反应。
射箭人的熟能生巧可能是出于热爱,倒油人的熟能生巧可能是生活所迫,但最后都成就了优秀的他们,无论你的目的是什么,去练习它去精通它,相信终有一扇门为你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