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在大学心理学课上听老师讲了著名的“棉花糖测试实验”,让每个参加实验的4岁孩子单独待在一个房间里,屋子里有2份零食和1个铃铛,孩子可以选择摇铃铛马上吃掉一份零食,也可以等待15分钟后吃掉2份零食。选择延迟时间等到零食的孩子,未来学习成绩更好,事业上取得的成就更高。
这个实验揭示了4岁孩子如何延迟满足感,同时它也可以预测孩子未来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面对马上可以得到的诱惑和未来可能得到的更大诱惑时,常常毫不犹豫选择了即使诱惑。投资时面对既得收益和将来可能取得更大收益时,我们选择马上卖出股票获得收益;当我们知道将时间投入在提升自己的事情上,未来的自己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但我们就是抵挡不住眼前手机的诱惑;当果树上的水果刚刚成形,我们却等不及将它摘下来,即使过一段时间后它会更加香甜可口。
对于你来说,今天的快乐比明天的快乐重要多少?相比于今天可以得到的快乐,我们总是把明天的快乐大打折扣,会为之设置一系列借口,比如明天不一定可以得到快乐,而今天的快乐是一定可以得到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害怕失败,不想失去已经得到的东西。
而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呢?如果我们一开始想到的就是未来能得到更大的奖励,相较于现在可以得到的即时小奖励,会不会也觉得自己像失去了什么。对于我来说,我可以在一天结束后打开微信,一口气刷完所有新鲜的信息和朋友圈状态,而不是时时刻刻打开手机发现仍旧是刚才已经看过的内容,根本没有我期望的新状态和消息,反而浪费了时间。
在我们受到诱惑要做与长期利益相悖的事时,停下来想象,这个选择意味着为了得到即时的满足感而放弃了更好的长期奖励。为了让自己冷静下来,先将诱惑至于视线之外,比如将桌面上的零食放到抽屉里,将手机放到需要走一段距离才能拿到的地方;可以设置一个时间,比如等待10分钟,在这个阶段想象未来的奖励将是什么样子,想象自己正在享用它的样子,将其具体化,然后扪心自问,自己愿意出售未来的利益来换取当前短暂的快乐吗?这显然是一笔非常不划算的买卖。也可以为得到即时诱惑设置障碍,写论文时拔掉网线、手机关机;上街购物时只带现金,不用手机和信用;把闹钟放在离床非常远的地方,想要关闭它必须起床。
除此以外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未来的自己,认为当前的自己虽然放纵,而未来的自己一定会理智面对诱惑,未来的自己能做好所有事情。但实际真的到了未来时 ,却发现理想中的“未来自己”却不见了,我依然是那个毫无改变的“曾经的自己”。
这是因为大脑在看待未来的自己时,完全像是在看待陌生人一样,所以会做出错误的预估,会对未来的自己盲目乐观。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提前让自己遇见“未来的自己”,加强与“未来自己”的连接,而不是让他成为大脑中的陌生人。想象未来的自己具体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所做的选择会导致未来的自己变成什么样子?未来的自己会如何看待自己现在所做的选择,未来的自己会对现在的自己说什么,他是会感谢现在奋斗的自己,还是埋怨当初放纵的自己,想象得越具体越好,甚至可以写一封给未来的自己,在对应的时间点打开看。
永远记住,为现在行为承担后果的,看似是未来的自己,实际上还是我们自己,不要做“出售未来”这笔不划算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