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大语文”非常火,家长、学校以及社会都在强调、认可大语文的重要性。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文字的背后有着浓浓的文化,而浓浓的文化背后深藏着历史智慧和哲学。历史的智慧是一个个浓缩的人生、哲学是活着的意义。这些宝藏可以让后来的我们有站在巨人肩膀的底气,在自己的人生中更好的成为自己。这么好的宝藏我们如何获得?需要通过语文的学习。

这时问题就出现了,拿一般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来说。同样的教学素材配上不同的教学方法出现了大相径庭的结局:一个塑造出统一模板、人云亦云; 一个帮助学生建立真知灼见、成为自己;首先看一下一般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在语文教学有什么不同?一般的公立学校:客观题比较多,一般都有标准答案。作文甚至有几段式模板。国际学校:更多的是主观的思考。文章阅读之后,你对这个人物评价怎样?他为什么这样?哪里好哪里不好?换做你你会怎么样做?我们拿灰姑娘的故事来举个例子:

一般的公立学校教学:首先来看看生字,然后看分几个自然段,记下好的词和好的段落,中心思想是什么。国际学校教学:问:为什么有那么多小动物帮助她?学生开始发散思维,有的说那是因为她平时就对小动物们好。问:那如果你平时对别人不好,你需要帮忙的时候会有人帮你么?这就涉及到应该怎么做人。问:灰姑娘迟到了怎么办?你平时要不要遵守时间?等等。一般公立学校的语文教学:为做题而做题、标准化表面化、刻板、为了统一答案。没有深层的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想法去指导自己的人生,成为了统一模板。国际学校的语文教学:培养批判能力,形成自己的新思想,更好的成为自己。这两种教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国际学校的这种教法培养了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结合文章、故事或者经验进行理性的思考,理解后去判断,形成自己思想并为己所用。其实最根本的并不是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最根本的是无论我们在哪个环境中都要借鉴这种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有的家长犯愁了,我不可能去指导学校老师怎么样教。其实不必担心,我们家长稍加用心的学习成长一点,就可以在日常聊天中提升孩子的“批判性思维”,比如你可以经常问问这件事情你怎么想的?你觉得哪个方面给了你什么启发?你认为哪点好?哪点不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等等,让他的学习变得真正有意义。就像大咖素质训练营中通过历史的学习,配合带班老师的项目式提问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批判性思考方式,把智慧真正的为己所用一样。

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蝴蝶展翅可以扬风。在当前应试大环境还没有完全改变的情况下,我们为自己先点燃一点星火,照亮孩子的人生,慢慢地中国孩子们都将擎着火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