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念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陈先生要回家的前几天,闲聊说回来吃点什么呢?想想觉得想吃的好多,我说晚上先吃清淡一点:吃酸菜排骨,(笨酱)蘸酱菜,大米饭,还得有辣椒。陈先生说先别说了,着急,越想越饿,越想越着急回家。
在陈先生心里,估计我就是那个牢牢抓住了他胃的人。说吃过那么多的饭菜,即便当年有幸吃到国宴,也感觉没有我做的香辣土豆丝配大米饭好吃。其实倒不是人家做的真不好吃,只是我做的饭菜合了他的胃口罢了。
陈先生说我的饭菜里有特殊的味道,是爱和家的味道。
而我自己,喜欢的也是陈先生给我煲的乌鸡汤,记得那些年在北京,每隔半个月他总会给我煲一砂锅乌鸡汤,我总是一顿就吃掉(他不吃炖鸡)。我不怎么吃鱼类,陈先生却很爱吃鱼,于是我学会了很多鱼的做法,而且都得到了陈先生的认可。
我的孩子们也喜欢美食,于是这十年,我在吃的上面喜欢花很多心思。食材、做法和营养上用些心思。每次看到孩子们吃得香香的,就很满足。
我爱下厨,其实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我的母亲。小时候家里穷,母亲就变着花样给我们做节俭的美食:比如鸡蛋面糊裹嫩花椒叶、丝瓜花,比如把粉条用油炸了,洒上白糖;比如凉拌面条;地瓜饭做成小丸子……后来条件好转了,美食就更多了,记得上初中后,我一天会吃四顿饭,晚上九点下了晚自习,总会我给加餐。高中一个月回一次家,想念母亲的饭菜就开始明显了。而母亲呢,那些卖菜的乡亲一看我妈的背篓就知道我要放月假了(每次我要回去之前妈妈的背篓里要比平时多很多的菜)。大学离家很远了,第一年回家了,然后直到生老大时才回。那些年,那些想念的味道才更浓烈。
回忆起来,我觉得妈妈的饭菜是天下最好吃的,甚至连做的泡菜和其他咸菜比别人家的都好吃。每到过年,就想念妈妈做的醪糟汤圆、腊肉、香肠……想念妈妈做的铜火锅。
其实,想念的味道有很多,但都是用心在做的味道。糊弄出来的食物,和用心烹饪的食物,差别很大。
我一直喜欢用下厨比喻婚姻,就是因为在与美食“打交道”的这些年,悟出了很多简单却实用的道理。有时候,经营婚姻真的很简单,就如同蒜蓉油麦菜,只需要大蒜配合着油盐就可以了。有时候,却需要用心去搭配起来,就像做一桌美食,需要各种味道刺激味蕾,而我们的婚姻,有浪漫,有争吵,有默默的感动……这样才更加生动有趣。
说到底,家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是思念的味道,是甜蜜的味道,是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