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里,谁适合被提拔?哪些人值得重点投入?
在带团队、育人才这件事上,大多数管理者绕不开两个核心:
• 问题1: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管理潜质?
• 问题2:队伍里,哪些人该被往管理方向重点投入?
杰克·韦尔奇在《赢》中提醒:
尚未成为管理者前,你成功的标尺是让自己成功;真正坐上管理位后,你成功的标尺是让他人成功。
也就是说,想晋升、想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就必须把培养人当成头等大事;你输出的人才越多,你的管理半径才能越扩越大!
愿意育人、善于带人、能带出成果、留下接班人,是各级管理者的硬考核,而 “挑对人” 是一切投入的前提。
到底挑谁?有没有一把尺子帮我们做判断?
今天奉上一套方法论,用 五个维度 衡量值不值得向管理方向投入:
1. 业务功底
2. 沟通功底
3. 拿结果功底
4. 创新功底
5. 眼界与胸怀
1 业务功底:这是地基
什么叫业务?
• 能把货卖出去,懂销售,这是业务功底。
• 能写代码、能写文案、能把人力模块跑通,这也是业务功底。
业务打得好的人,是 业务选手。
业务选手懂业务,又分三层境界:
• 境界1:自己拿结果,并能复盘输出;
• 境界2:拿到结果后,能沉淀 SOP;
• 境界3:不仅拿结果,还洞悉结果背后的底层逻辑与 why。
2 沟通功底:警惕沟而不顺、沟而不畅、沟而不通、沟而不爽!
工作中 80% 的事故,根子都在沟通。最常见的坑:
• 沟而不顺
• 沟而不畅
• 沟而不通
• 沟而不爽
一出事故复盘,“沟通不到位”几乎必上榜。
因此 沟通功底 是管理者的底层能力;你在物色管理苗子时,必须把这一项放进权重池。
中基层管理者最核心的动作就是 上传下达:
• 向上汇报
• 向下布置
全靠沟通托底。好决策在传递途中若缺了充分沟通,被曲解、被误读是分分钟的事。
• 有人天生埋头干活不爱开口,这种人管理潜力低;
• 反之,只耍嘴皮子不出活,更不适合。
下属的沟通能力,同样是你筛选时的硬指标。
3 拿结果功底
结果导向,就是用事实、用成绩说话。
业务负责人乃至各层管理者,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 拿结果。
要持续拿结果,需要训练三种思考惯性:
1. 价值导向
2. 效率导向
3. 成本导向
4 创新功底
管理创新的精髓,是把每个细节 执行到位。
• 执行 是地基
• 细节 是胜负手
5 眼界与格局
人在方向选择上的格局差距,直接决定行动路径。
• 格局小 的人满足于一件事做得快、做得漂亮;
• 格局大 的人追求可重复的成功与可叠加的进步,这种进步会带来指数级跃迁。
想实现 高速率、可叠加式跃迁,关键是 做减法,懂得放弃。
放弃林间小岔路的诱惑,才能更快抵达目的地。
综上
只要团队成员同时满足以上 五条,基本就能锁定管理候选人席位,可以放心大胆往管理方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