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荣强
人人都对快乐孜孜以求,问题在于,每个人心目中的快乐不尽相同。前边一篇文章,讲过孔子有三乐。当然,作为亚圣孟子,他也有三乐。
跟孔子对快乐的定义相比较,孟子在《尽心上》中所讲的“君子有三乐”,虽然略显普通容易,却也微言大义。
君子有三乐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的是学习之乐、交友之道和君子之乐。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是说,父母健在、兄弟平安,无愧于天、无愧于人,有优秀人才让自己教育培养,就是人生的三大乐事。
孟子所讲这些朴素的快乐,就是要让我们回归平常平淡。在上述文字前后还有一句同样的话——“王天下不与存焉”,即称王天下并不包含在其中,因为,这并不是君子的本性。
君子的本性是什么?就是那些看似寻常的追求,以仁义礼智发心,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它们变成了现实,这样的快乐才是真快乐、大快乐、长久的快乐。
寻常朴素的“孟子三乐”,道出了快乐人生的真谛:家庭平安乃能无忧,问心无愧方才安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则是享受。家人的平安、自身的修为、对社会的回馈,对许多人来讲,这包含三重价值的立体架构式的快乐,不正好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生吗?
至少,我追求这样的快乐人生。
家庭平安之乐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家庭是中国人最基本的生存和生产单位,血脉亲情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情感,父母兄弟是我们心灵的慰籍,避难的港湾。
“家和”除了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以及欢乐祥和的气氛之外,必须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孟子所讲的,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亲人的离去,悲惨一点,那就是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因此,每个人都要担当起家庭平安的责任。一方面,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尽量不要生病,不要出意外,这样就可以不给自己的亲人带来金钱上、时间上和心理上的麻烦与痛苦。另一方面更要照顾好家人,让他们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妥妥当当地工作和生活。
单就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来讲,有句老话讲,久病床前无孝子。虽然这是对不孝之子进行道德谴责,但也道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即父母久病在床,给孩子造成了诸多的困难和麻烦。
自身修为之乐
大多数的痛苦,是因为自身的修为不够。一个人的修为包括很多方面,在这里,孟子只讲两个方面。
一个叫仰不愧于天。中国人常被人批评缺乏信仰,也就是办事没有底线。我不完全赞成这点。我认为中国人还是有底线的,底线从哪里来?是对天的敬畏。“人在做事天在看”这句老话,就是要求每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不能违背天理,以为可以偷偷摸摸的干坏事,那知道老天爷在上边看着你,干坏事儿一定会被天打五雷轰。
中国是一个重“礼”的国家。宋代大儒朱熹认为“礼即天地自然之理”,礼是圣人从天理的高度制定出来的,故而都是天理的体现。因此人们依礼而行事,也就是顺应了天理,就不被雷劈,就可以心安。
孟子讲的另一个修为,叫做俯不怍于人。怍也是愧的意思。“俯不怍于人”的意思是,为人要正直坦荡,讲究诚信,坚守良知,绝不心存邪念,绝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正所谓,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回馈社会之乐
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并非易事。首要的条件是,人家认为你行。可是,当今之世,许多欺世盗名之徒,腹中空空如也,胸无点墨,玩弄几个玄乎的概念,冒充大师,把无数缺乏正规教育的中小企业老板,忽悠的团团转晕乎乎,实在是害人不浅。
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曲解一回这个行,不是指同行,而且指厉害、优秀。你真行,才可以做我的老师。
为人师表者,要让自己很行,真正享受教育英才之乐,必须先有足够的输入。人们常说,做一个好的老师,你要给别人一勺水,你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
教育这件事儿,其实是在回馈社会。当你输入足够多,达到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与思想体系,你的能量增强了,你才可以回馈社会,向那些追随你的英才输出,这时候,你才能真正体会到教育的乐趣。因为,你在那些英才身上,可以看到你能力的转化、思想的践行、人格的外化和生命的延伸。否则就是以爱的名义骗人、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