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身世背景
李白本人在自己的著述中曾有过一些透露,《与韩荆州书》中说“白本陇西布衣,流落楚汉。”,而在唐朝范传正为李白写的墓志铭《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说道:“公之孙女搜於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说明诗人的户口所在地应该是今甘肃省天水县,祖上因罪逃到了中亚地区。而具体原因是什么,史料并未提及,也有可能是李白及其父是有所隐瞒的。
这就为李白后来的人生埋下了伏笔,古代是十分看重身世的,而李的家庭背景根不正苗不红,还刻意遮遮掩掩,这以后考取功名就很麻烦。
李白所处时代的上升渠道
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通俗说了也就是地方考试和国家考试,地方考试由地方官主导,国家考试是全国最高行政长官皇帝主持。国家考试看皇帝心情,基本上不用考虑。接下来重点看看地方考试,唐朝的地方考试还是很看重家庭背景。
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
而李白的既没有显赫的出身直接推荐做官,也没用万贯家财打通关系,更何况还是个黑户,基本上求取功名这条路是没有指望了。
李白提高知名度的方法
主要是炒作。
古代既没有微博也没有微信,更不能视频直播,想要一鸣惊人,炒作只能靠的是才华。这一点咱太白兄还是有天赋的。也是有地方史料记载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意思就是说太白兄5岁就能把小学的文章流利的背诵出来了。
到了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这说明古人李白走在了同龄孩子的前面,当同龄人还在跳皮筋跳房子玩过家家的时候,已经在思考人生道路如何行走了。既然学而优则仕这条路走不通,咱就直接成为一代网红吧!
从15岁开始从事社会活动,主要是游山玩水,拜访社会名流,吟诗作赋。期间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非著名诗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这个时期创作的。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扬州,秋来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至安陆。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一路上玩的很开心。
李白的“好运”来了?
前面说道在开元十四年,结识了孟浩然,这真是一个好朋友,因为经过朋友孟浩然的撮合,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这简直是抱上大腿了!
其实也谈不上娶,就是当了个倒插门女婿。由于在婚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里,寄人篱下的滋味本来就使他非常的郁闷了,哪儿还有心思去琢磨其他的事情。这是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可能他还是抱着很负责的心态去对待的,并且从婚后得育一男一女两子这个情况来看,双方的婚姻生活还是十分和谐的。
娶了前宰相的孙女,多少知名度提高不少,而且也算是有身份的人了,现在是时候考虑求取功名利禄了。所以李白决定在长安城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
李白在长安依靠岳父的关系,住在光禄卿许辅乾家,等了半个多月,李白才见到许辅乾,而许辅乾又向他推荐了右相张说。李白等了半个多月,许辅乾才抽出时间,引荐李白与张说父子见面。
打交道一手关系比较抗硬,越转介效率越低,所以到张说父子引荐这都是第三手了,而张说父子也不老实,不想好好推介这个有为青年,所以引荐失败。
郁郁不得志,在长安待了一年之后,李白离开了,又一次开始了他的漫游。纵情山水,也许只有在山水之中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期间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脍炙人口的诗句。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这是17岁的惆怅,“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这是23岁外出远游的心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25岁结交友人的洒脱。“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这是29岁仕途冲锋的第一次的失意,诗人啊不要着急,后面你还会再失意的……
后记:自古以来,文以载道,歌以咏志,学以致用。突然就想到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那就写写他吧,虽然也不知道怎么写……查阅了相关资料,后来发现,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苦逼,不同的是时代,相同的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