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这一章回中,曹雪芹叙写了两个小故事,一个是滴翠亭宝钗戏彩蝶,一个是黛玉葬花。
次日是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节,大观园里女孩子们饯花神,却唯独少了林黛玉,宝钗正欲去潇湘馆找黛玉时,忽见一双玉色彩蝶,便拿出扇子追逐至滴翠亭外。
偶然在窗外偷听到坠儿和红玉在谈论贾芸和手帕的事,好巧不巧的却被她二人发现,于是宝钗灵机一动,谎称追至此来是见黛玉躲藏进去,在和她嬉耍打闹,故借机走开。
一边,宝玉知道黛玉可能为己暗自神伤中,故心急如焚去找黛玉,也正往潇湘馆赶去,忽又想起之前黛玉常去的花冢,便只身前往,却在山坡那头听闻黛玉吟唱葬花词,只闻道是: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玉听罢,不觉悲恸不已,竟也倾然倒地,好个“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曹雪芹洋洋洒洒,写下这一首悲戚伤怀的葬花词,更是尽展现了那风流多情人儿——林黛玉的痴与愁。
可能这世上,也只有宝玉懂她、爱她。世人不解这林妹妹的痴愁不已,那宝玉正是听得灵魂共振,如痴如泣……
可怜一对千古有情人,却终难成眷属啊……
呜呼哀哉!
虽然,我只简单摘录了这葬花吟的其中自认为比较经典的几句,但细细研读起来,也不禁升起由衷感慨。
于是乎便有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经典的黛玉葬花这一唯美悲恸之场面。
我想,世人也多半因曹雪芹刻画的这一经典场景,而让林妹妹的多愁善感永远留在了世人的心中,甚而流芳百世。同时,也留下了那无尽悲戚的葬花吟。
曹公之所以这样写,也正合了在本书第三回中,宝玉眼中的“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的林妹妹的性格特点。
无疑,在人物的栩栩如生的刻画上,功力深厚如曹公是做到了炉火纯青,无可超越之地步!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能让一个柔弱多情,病如西子胜三分,行如弱柳扶风,又才华横溢的女子——林黛玉,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朵良苑仙葩。
又有多少后世的文学大家们都甘拜下风,甚而顶礼膜拜,她们汲汲然的模仿、吸纳、学习曹公这唯美悲恸、举世无双的才华和情调。
想又有多少我这样的文学爱好者,在这文学宝库中陶醉而痴迷呢?
我想,是数不胜数的……
我犹如那个“不见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勇敢攀登者,不问脚下的路有多长,山有多高,只顾风雨兼程,一路同行。
说我痴,我是真的痴,痴迷不悟的就沉醉在文化高峰面前,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只有那如清教徒般的虔诚和信仰织成万般的愁情与欢愉,甚而让我愈发迷恋这滚滚红尘,流水落花,天上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