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爱因斯坦说“持续不断地用同样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却期望得到不同的结果,这就叫荒谬”!
2.德鲁克说: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人的善意。
3. 过去企业管理员工,靠的是严格约束;现在企业管理员工,靠的是相互吸引。一个有野心的管理者,需要将每名员工变成团队的战略合作者。
4. 质量管理领域著名的“六西格玛”,它的主要流程就是四步:第一步,发现问题;第二步,分析问题;第三步,解决问题;第四步,反馈。
5. 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
6. 东方人依赖个别能人的实力,没有能人就无法完成任务;西方人则注重标准化,认为只要按标准操作,一切任务都可以完成。
7. “日本的大公司规定,管理者给员工部署任务时,至少要说五遍。”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遍,管理者:“渡边君,麻烦你帮我做一件××事。”渡边君:“是!”转身要走。
第二遍,管理者:“别着急,回来。麻烦你重复一遍。”渡边君:“你是让我去做××事对吗?这次我可以走了吗?”
第三遍,管理者:“你觉得我让你做这事的目的是什么?”“你让我做这事的目的大概是咱们这次能够顺利地召开培训,这次我可以走了吗?”
第四遍,管理者:“别着急,你觉得做这件事会遇到什么意外?遇到什么情况你要向我汇报,遇到什么情况你可以自己做决定?”渡边君:“这件事大概有这么几种情况……如果遇到A情况我向您汇报,如果遇到B情况我自己做决定。您看可以吗?”
最后一遍,管理者:“如果让你自己做这个事,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和建议吗?”渡边君:“如果让我自己做,可以在某个环节……”
五遍讲完,员工现在对各种突发情况、场景都有预案了,再去执行。各位,这种情况,是不是比老板只说一遍的效果要好,是不是可以接近老板最初设定的效果?大家知道,在一个公司里面,最大的成本是重做。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砍柴之前,耐心地磨刀是十分必要的。不要拿着钝刀子就上山,到时候不但费力,还没什么实质性收获。
8. 管理者一定要学会放手,让团队自我进化,让成员自己成长,哪怕开始时出现一些损失、错误,也要容忍。
9. 采用机器控制和新技术是为了避免人自身的局限性,完成标准化的流程。从体系建立的角度讲,由技控代替人控无疑是大势所趋。
10. 管理者的使命是培养员工,打造有战斗力的团队,而不是将员工的工作都加在自己身上,越俎代庖,事事参与。衡量一个管理者能力的高低,就是看他能培养多少能干的人才。
11. 管理就是通过别人完成任务。
12.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要克制自己对事情的“不放心”,给员工更多的表现机会,尽量放权给员工,让他们独立完成工作。
13. 管理者的使命是培养员工,打造有战斗力的团队,而不是将员工的工作都加在自己身上。
14. 团队管理者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要眼睁睁地看着员工去犯错,而且还不能说,要给员工试错的空间,培养属于员工的责任感,让他感觉这件事跟他自己是有关的,是需要他自己想办法解决的。
15. 一般来讲,管理者在团队中有三种角色定位:下层执行,中层管理,上层领导。
16. 初级管理者以执行为重,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保证最后的结果。
王进喜的身上,完美体现了初级管理者的优秀品质:无论用何种手段,一定要实现最终的结果,也就是“使命必达”。
17. 管理领域没有天才,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层管理者,唯一的途径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
18. 执行、管理和领导这三种角色在每个团队中都缺一不可。对于管理者来说,所处阶段不同,这三种角色的分配也不同:如果你是初级管理者,核心任务是完成任务,取得信任;中级管理者辛苦些,需要既能解决问题,又能营造氛围;高级管理者就要多营造氛围,借助其他人来达成目标。
19. 初级管理者:使命必达+取得信任,二者相辅相成
中级管理者:解决问题+协调各方,其实,解决问题是使命必达的升级版,是问题在下属哪些层面无法解决时,恰当方式、恰当时机提出恰当方案。协调各方是“取得上下左右信任”的升级版,只是“各方的范围有所不同”。
高级管理者:营造氛围,营造氛围更多的是取得信任、协调各方的延续和发展。
20. 营造团队氛围的核心原理在于调动员工的工作意愿,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使企业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21.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将员工分为三种:自燃型,指那种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有干劲的人;点燃型,指那种需要别人点拨才能激发内在能量的人;阻燃型,指那种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很难激发内在动力的人。
22. 团队不应被称为“家”,而应是一支球队,大家聚在一起是为了进步,为了赢得最终胜利。唯有如此,才能将团队打造成激烈商战中无坚不摧的铁军。
23. 团队管理者严格管理团队成员,是对成员的工作时间负责,是为了成员可以更快地增值,拥有更强的职场竞争力。时间是管理者的朋友,员工可能当时难以理解管理者的良苦用心,但在三五年之后,时间会给他们答案。
24. 沟通视窗,也称乔哈里视窗,是一种关于沟通的技巧和理论,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沟通视窗可分为隐私象限、盲点象限、潜能象限和公开象限四大区域,涵盖了管理者日常沟通的所有内容。凯门公式综合系数速查表
25. 北宋大家欧阳修的修身名言:“书有未曾经我读,话无不可对人言。”意思是:我没有读过的书很多,但是没有什么话是不能对别人讲的。
26. 过去的知识成就了现在的你,也限制了现在的你,让你听不进去与自己认知不同的意见,让你不愿意挑战那些让自己不太舒服的领域。被知识“诅咒”的人就是用自己原有的认识建造了一处无形的监狱,把自己关了进去。其实,真正成功的人往往是非常开放的。他们对待任何知识都非常谦卑,不以自己的经验去评判任何东西。
27. 盲点象限,这是沟通视窗的第二个区域——简单来说就是自己不知道,但是别人知道。
28. 作为管理者,如果希望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己就先得做到闻过则喜、闻善则拜。如果你能够做到,那么在被团队成员指出一些工作缺点时,就不会产生负面情绪,整个团队的氛围就会焕然一新。从这个层面上讲,管理者具有较大的表率作用,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9.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袁世凯次子袁克文
30. 自己和他人都不知道的区域,被称作“潜能象限”
31. 每位团队管理者,不要轻视任何一个员工的能力,要尽量帮助他们激发潜能,为团队日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2. 一个好的团队,就是让团队中80%的人都能得到80分。
33. 靠成员怕来约束的行为叫作管理,靠成员尊重和信任来约束的行为才叫作领导。领导力的核心就在于得到成员的尊重和信任。
34. 倾听是沟通的基础,善于倾听的人才能当个好领导。倾听不能止于听,在听的过程中要对信息进行解析,并给出积极的回应。
35. 张良、萧何、韩信是辅佐刘邦打下如画江山的三大能人,史称“汉初三杰”。
36. 管理者需要养成一个习惯:向员工布置任务或者约定时间地点时,请对方将信息复述一遍,以保证信息的绝对正确,避免出现严重的工作疏漏。
37. 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让员工明确知道他做什么事情会得到表扬。
38. 如果管理者总是批评员工这事做得不行,那事做得不好,员工就无法获得成就感,不知道自己以后应该坚持什么,应该放弃什么。
39. BIC是英文“Behavior Impact Consequence”的缩写,意指事实影响后果。这一工具在IBM等跨国企业中被普遍使用,是管理者向员工给予反馈的标准模式。通俗而言,就是将一件事的事实、产生的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一次性说给员工听,中间不停顿。
40. 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带领员工成长。只有这样,你才有升迁的希望,才能应对将来更加复杂的工作,整个团队也会获得快速扩张和发展。
41. 美国非常流行的一种高效工作方法——GTD(Getting Things Done,把事情做完)。GTD的核心理念是必须记录下来要做的事,然后整理安排并让自己一一执行,大致分为收集、整理、组织、回顾和执行五大步骤
42. 管理者在组织头脑风暴时,应以一颗宽容的心容纳一切天马行空的想法,尊重所有成员的意见。很多表面看起来会被嗤之以鼻的想法,只要留给大家足够的时间去陈述,就会发现这些意见中的价值和意义。
43. 头脑风暴最核心的部分是让团队各成员都能从中获得参与感,以便收集更多更好的想法,任何阻碍参与感的行为都不值得提倡。
44.头脑风暴流程:
第一,要明确本次会议讨论的具体问题,问题越具体越详细越好。
第二,先不要急着发言,每个人针对这个具体问题,先构思,先想一下,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这个记录的过程给了与会者独立思考的时间,有益于形成真正独特的思考。
第三,各自陈述。将自己的观点陈述出来,其他人只能表示肯定,否定意见暂时保留。在别人陈述的过程中,其他人有时间继续完善自己的方案。这样呈现出的解决方案数量最多。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头脑风暴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不超过15个人。此外,最好请一个局外人参与进来,这样往往会给团队带来更加新鲜的视角和方案。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