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他人故事,看见自己需求
1.扎心的寂寞:改变了熟悉的跑道,感到自己变得无处安放,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寂寞。做正念,深度和自己连接,看到了内在的自己。可自己的感受已经无人可以分享,朋友们各自有家有生活,和朋友已经没有了共同的话题。
我们需要一个可以倾述的人,分享快乐和寂寞寂寞只是在提醒自己,可以有一个新的开始。
2.孩子抑郁休学在家:夫妻关系不好,经常发生矛盾,甚至离婚。孩子以自己生病来维系家庭的存在。心病还须心药医,无关中医还是西医。病症其实是害怕改变自己,即使知道应该怎样做,但其实是不想去做,害怕改变自己。
3.大师还是老公:
对死亡的焦虑,到处找答案:找大师寻求得到消除对死亡的焦虑。
治疗焦虑的办法:陪伴
枕边人的不懂,没法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主要是害怕在别人眼里呈现真实的自己,害怕面对自己的软弱,无力,各种恐惧。为什没不回头在身边人身上摘到办法呢?何必舍近求远呢?
内心里有一直会有一种孤独,需要被关注,被慰藉。当你得到了这些的那一刻,就是爱。
人格,养孩子的重点,身心健康。好家庭,父母恩爱 ,家庭和谐。
怎么做好父母,问孩子。
原声家庭关系,影响着自己经营自己的家庭不要机器的,要有人情味的。
多和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声音,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单纯的感受。大人的嘴,骗人的鬼。
敏感是长期处于不安全的环境下产生的。
青春期的父母,怎么做?
在电子产品、网络使用的矛盾。
不仅仅是电子产品,也是权力斗争的形式。
是父母和孩子间权力的斗争。
这就需要父母和孩子有相对的公平权力。
孩子的对电子产品成瘾,是因为缺爱 ,感到孤独。多陪伴。
成熟的标志,是拥有和问题共处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要战胜问题。
孩子成长的有些时刻,虽然重大,可总有些会被错过,是不得已,但希望不要错过所有。
妈妈能给孩子的,比陪伴要多得多,比如榜样,给孩子一个榜样,敢于选择。这是妈妈给孩子的珍贵礼物。
无论做什么,都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快乐有力量的妈妈,孩子也才会如此。
孩子的问题,其实是父母关系的问题。
对方辩解说不是贴标签,那可能是我对贴标签有误解了。(说话的艺术,情商真高)
如果所有的婚姻是错的,那好的婚姻是将错就错。
怎么才是改变?
看发生的事情是怎样产生的?要看事情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而不要只是看结果是什么。要究因,不要究果。
我们总是处于一种错觉中:我所有的不幸,都是我的先生造成的。我一直在改变,而他却不不求上进,不做改变。当然,对方当然有一定责任的。改变不是看对方是什么杨的人,二是看我们彼此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我做了什么事,让他对我有意见。当他指责我时,我又是怎样应对的?我有办法平息他的怒火吗?还是让他的怒火愈来愈大?当天脾气好的时候,我是不是也在挑剔指责他?我们要去看相互影响的整个过程,才能找到改变的可能性在哪里。改变并不容易,得先把自己的委屈和情绪给它找个出路,或者放下。对婚姻失望的原因,是觉得对方不改变,而自己没有错。但是,当我们用相互发现的眼光去看对方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有新的发现的。若还想继续在一起,就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对方,;如果不愿意了,就选择离开。我们的行动逻辑和目标要一致。家庭关系,亲密关系,一样的。但是,自己没有完成的功课,将会留给孩子去面对。离婚,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去做。
岁月侵蚀了爱的能力,如何使爱保鲜?
1. 健忘:忘掉对方的不是,多看优点
2. 平时多相互撩一撩,
3. 爱要大声说出来:明确告知对方自己想要什么。
多回顾处理分歧和差异的过程,不要积压问题。
怎样面对期待和自己想要之间的矛盾?
需要平衡力,在别人的期待里,有做自己的能力。找到两者之间适合自己的。面对现实,尽力去做就好。
生活,要尊重现实,而不是头脑中的理念,对错。
所有的修行,就是为了在现实中活得更好。这个现实,是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家庭关系。
臆想中的完美,代替不了现实。
夫妻之间,理念不同,不再做思想交流,只是生活中的琐碎。
精神层面是彼此间的感觉:彼此疏远了。
争论不休,是因为只能看见自己,所以不要否定对方。
当夫妻之间有了不愉快,多想想一起走过的日子,放下自己的情绪,再一起携手走向未来。
要彼此交流争论中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