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我疗愈的话题。
一、原生家庭的伤——
你怎么评价父母给你的爱?你得到过爱吗?还是被伤害过?
1、(能力)总是被挑剔,总是拿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2、(存在)总是被忽略不被看到。
3、(感受)总是被否认:否认真实的感受。“我的感觉是没有必要跟他们说的。”父母常常说,“这有什么好难过的?”这些感受,没必要有,不应该有,不允许有。——这个感受最孩子来说是很真实的,却是不被允许的。
4、他们给的不是我需要的,而我想要的总也得不到。
我感觉他们是爱我的,因为他们给我提供很好的教育条件,满足我的一些物质需要。但很多的往往不是我所需要的。如果我得要的话,往往显得太不孝顺了。往往会很内疚。所以很难说出口。
5、隐蔽的伤——过度满足。“我父母对我很好啊,他们几乎满足了我所有的要求。”——意识不到伤害。当面对挫折的时候,当在社会上与人打交道的时候,就会显示出一些不足。
6、无法相爱的夫妻,无法胜任的父母。
(1)情绪失控的妻子,工作狂式的丈夫。
(2)不能做夫妻的父母。这样的夫妻往往不能得到来自另一方的支持。
(3)争宠的“孩子”。爸爸或者妈妈往往在孩子面前,来验证自己是不是那个最好的父母。
看起来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但是孩子是被撕扯着。
二、于是,你的伤成了这个样子——
1、不能亲近任何人。
2、被过度的敏感折磨。别人说了什么往往会多想,认为是不是说我。
3、容易被情绪的惊涛骇浪淹没。太多太久的情绪波动,也是伤害带来的影响。
4、做最孝顺的孩子。有这样一个例子,他自己姊妹三人,排行老二。他是那个爹不疼妈不爱的孩子。他长大以后发现家,里很多的事都是他来做。其他两个姊妹过的不好,父母会说,哎,你去帮帮他们。她就一直很委屈,但是他又没法说。他一直背负着委屈背负着埋怨,三是依然做那个最孝顺的孩子。
5、不敢怨恨父母,但喜欢看别人怨恨父母。
用理性来说服对父母的谅解,把自己的怨恨给压抑着。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本儿写怨恨父母的书,他会觉得,诶,这不是说的我吗?然后到处跟人说这本书写的真好啊!别人问他,你恨你的父母吗?我不恨啊!
三、解读原生家庭。
(一)家庭中的三角关系。(结构化家庭治疗)
1、一对一的关系
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兄弟之间——这样一对一的关系。我想说的关系,似乎在我和你的关系中说不出去。——相互之间都觉得不舒服。然后这种压力就会转移但你跟另一个人的关系上。
把两个人之间不能解决的压力,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
如果出现这样的关系,就会影响这个家庭的功能。
例1、图中左边的,父母之间的链接被切断了,就会转到孩子身上。“儿子你去跟你妈讲,今天晚上咱要干嘛干嘛。”——孩子成了传声筒。
例2、图中右上角。母子之间有一定的边界,不太清晰,是一个模糊的边界。需要孩子独立去完成的事情,妈妈往往会介入。同时还显示妈妈与孩子是一伙的,是结盟的,爸爸被排除在外。
父母中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不就是一种结盟关系吗?
以上都是不良的三角关系。
例3、
(二)高度情感融合与低自我分化。
1、高度融合,会导致个体的生活被周围人的情绪所支配,很容易因应急而功能失调。
比如,夫妻得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会受制于祖辈青少年的问题,与父母的问题会相互影响。
婆婆觉得不高兴了,家中的爸爸就一点儿招儿也没有了。“好好好,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是儿子孝顺婆婆的唯一的办法。孩子很早就发现了,一家之主是奶奶。——孩子就成了一家之主之上的一家之主。
青少年的问题——不去上学校,甚至出现了一些身体症状。除非这个孩子的症状比较严重,否则他脱落的程度是比较高的。
他的自我概念的形成: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是不是一个值得被喜欢的人?
他的同伴很重要,但是他的同伴对他的影响很大,就会造成他的退缩行为。他的风吹走动导致了父母的特别着急,本来不大的事情就成了很大的事情。造成的他的羞耻感,也是他不愿意找咨询师的原因。
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面对他们自身的问题。他们没有打算去处理自己的问题。
2、自我分化。
(1)自我分化可以由个体思考、计划和遵循自己价值观,而不让自己的行为自动的由他人的情绪线索趋势的程度来证实。
比如父母常常这样说,“我都是为你好,你为什么不……”
上图中,方形和圆形各代表一个人。四个图表示不同的自我分化。
我完全不受一个人的影响,这可能吗?
人是需要能够跟人在一块儿进行情感交流的
如果一个人的生活中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这就是自我分化不成熟的表现。
2、分化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个达到情绪与理性、独立与亲密的平衡过程。
自我分化的量表。
自我分化的等级,见上图(Roberto,1992)。
3、成人依恋类型。
成人依恋类型跟婴幼儿的依恋类型有相似性。
成人依恋类型往往体现在男女朋友、婚姻关系中,当然也有朋友关系中。
恐惧型——落跑的新娘。
疏离型是一种假安全型。在人际关系中很难信任和依赖他人。
四、疗伤。
(一)疗伤第一步:觉察,促进自我分化。
1、远离三角关系的折磨。
(1)习惯化的处理情绪压力而决定
(2)成为某个人的传声筒。
(3)逃到天涯海角。
2、找到并确认自己的声音。
两种情况。
(1)个别性~分化。
个体需要发展出是情绪意思想分离的能力,以及选择在特定时刻是受理智还是受情绪支配的能力。
(2)整体感~融合。
(二)疗伤第二步:在关系中获得矫正性情绪体验。
1、改变从塘厦的关系开始:同伴,爱人,朋友……
2、修正对关系的认知偏差:我们容易戴着旧眼镜看世界。
“如果他爱我,他就应该怎么怎么样啊!”
(1)绝对化要求
(2)过度推断
(3)读心术。“他肯定是这样想的呀!”
3、学习新的人际技巧。
(1)表达自己的需要有情感。
(2)一致性确认。“哎,我想问一下,你上次我给你买的礼物,你为啥为什么不喜欢?”——冒险去确认、表达。
4、咨询师的工作。
(三)疗伤第三步:语言生家庭和解
你准备好去拜见父母大人了吗?
1、作为一个分化良好的成年人,而不是被控制的孩子或父母化了的孩子。
作为一个稳定的成年人,能够明白父母他们当时也有着自己的困难。
2、机独立自主,又能拥有情侣和稳定的情感。
3、你将发现:
(1)原来发现父母他们无法处理的伤·那将是他们成长的任务,而你是那个的人。
(2)冲突与矛盾没有那么可怕。
问题:面对孩子发脾气
发脾气可能有一些情绪反应,我们要给情绪一些反应。——我们怎么样认知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