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第7天
10 幼小衔接难,难在掌握“学业语言”~11 从涂鸦到写字,书写能力培养的必经之旅
家长们对于孩子掌握识字技能,有人觉得要早点学,有人却觉得要晚点学呢?
提倡早点儿学的一方,可能觉得反正早晚都要学,孩子也不抵触,那就慢慢学吧,就当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
提倡晚点儿学的一方,可能觉得孩子还小,智力的发展还不成熟,在具备基本理解能力之后再开始识字,以后学习起来能够事半功倍。
幼小衔接问题是家长们目前都关注的问题。对于孩子们来说,存在那些挑战呢?
首先是要理解老师说的话。课堂上的话,一般是更接近书面语的口头表达形式,孩子常常不熟悉。
其次,如何清楚而有条理地表达。在学校的语境下,常常需要孩子连贯地表达一长串意思,以便回答问题和阐明观点。
最后,要了解并熟悉一套文字符号系统。这就是我们在讨论的识字,以及识字之后尝试用文字的方式来表达。
读写能力不能自然习得,但也有一定的习得性,孩子们通过自然的生活、自然的接触,自然而然地就能完成一些汉字的学习,不用教就已经在学。
有些学者研究后指出,这种非正式的识字体验,对孩子以后在学校开始正式的文字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能兴趣和成就感都对此起到了正向作用。
这些体验,比单纯用字卡学习有意思得多,因为这样跟随孩子的兴趣,在实际运用中学习真实的语言材料,更符合学习的基本法则;而且,因为能常常看见,重复练习的机会也比较多,可以说是最没有负担的学习体验。
要做到真正的识字,应该是认识、理解并运用汉字,在头脑中完成意义、声音、形式三位一体的对应,并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否则,就算记住了,遗忘的速度也非常快。而且,如果孩子初次接触识字的体验不美好,很有可能影响将来正式学习文字的兴趣。
语言中还有两个比较虚的能力——理解和表达。这两点通过阅读就能逐步达成。
现在亲子共读是好多家长和孩子们都在进行的学习方法,它能为父母和孩子提供更丰富的词汇、更多元的场景,更深入的讨论。
因为人类的大脑偏好多重感官的刺激,刺激越强烈,记忆就越持久。这是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后的结论。
在亲子共读中,还有多种演绎方法。首先是,增加视觉刺激和动手操作,和孩子一起把绘本故事画出来。
其次,运用全身大肌肉运动演绎,手脚并用地把绘本故事演出来。
最后,运用其他玩具,比如用乐高、积木搭建绘本中的场景,全方位、多角度地重现绘本里的故事。
这意味着,不管是写字还是画画,想要做得好,身体的逐渐成熟和大量的练习都是必需的。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这个阶段要求孩子能够快速理解、准确表达,同时还得学习一套新的符号系统——文字,不仅得认识,还得会书写。
书写是一种表达方式,孩子可以用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自己口述,请成人帮助记录下来,然后阅读和分享他们的记录。
儿童书写能力的培养,真的不是教他用正确的方式写几个字,而是帮助他了解一套新的符号系统,让他知道自己的想法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
从涂鸦到绘画,从不像字的字到真正的字,都是在交流驱动下不断生成和完善的。
孩子自发的绘画是一种天然的表达,使用文字符号也是一种表达,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更多地使用口语,而不是书面语。
孩子可能不容易在口语和书面语之间建立联系,而要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第一步就是要让他知道,我们平时说的话,同一个个的方块字是有联系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呢?有三个实用的技巧,推荐给你和孩子一起使用。
1.把孩子说的话写下来,帮助他看见口语变成文字的过程。
2.给孩子创造书写的机会,帮助他理解符号也能表情达意。
3.合作书写,帮助他练习用文字符号来表达。
专家给到了这些好的学习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会变的越来越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