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含假设是一种思维方式。人们在思考时,虽然意识不到它,但是却时时刻刻被它所影响。在人们做选择时,隐含假设会影响人们在显而易见的选择中做决定,而忽视了更多的可能性。人们要识别这种隐含假设,改变它,从而获得更好的选择,让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
一、隐含假设限制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常人们所做的选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较为关键的有两个,一是客观现实,二是自己的认知,包括知识、思考方式、习惯等。这些都会在思考时自动植入,限制了思考的角度和范围,最终导致人们只会在几个可见的、易得的选择中做决定,而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
今年34岁的广西高考考生唐尚珺,从2009年至今,已参加了14次高考。期间被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录取,但他为了考进清华大学,仍然选择复读。2022年8月8日,唐尚珺晒出录取通知书发文称,“无所谓值与不值,这只是一种选择,对应着的一个结果”。
诚如唐尚珺所说,这只是一种选择,但是他同时也失去了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二、三步改变隐含假设,摆脱人生困境
面临未知的世界,需要我们主动探索和发现。像唐尚珺一样面临上大学还是复读考取理想学校的人有很多,在面临两难选择时,三步摆脱人生困境。
第一步,要先找出潜意识中有关人生选择的四种隐含假设。
第一种隐含假设是“赛道假设”。“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典型的赛道假设。认同赛道思维的人,认为人生就是比赛,赛道已经设计好,胜者无几。于是就容易陷入到焦虑和恐惧中。
第二种隐含假设是“低关联假设”。认同这种假设的人认为,人生种种经历之间没有关联或关联很低。其实人生就像是蝴蝶效应一样,有些经历像蝴蝶扇动一次翅膀一样毫不起眼,但你永远不知道它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第三种隐含假设是固定型思维。与之相反的是成长型思维。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由天赋决定的,无法改变,相信宿命论,一切天注定,遇到困难就自怨自艾,没有死磕的勇气。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获得的,不害怕失败,反而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
第四种隐含假设是零和博弈。拥有这种思维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竞争,没有合作,更倾向与人争斗,而不是与人合作。
找出了有关人生选择的隐含假设,第二步就是要分辨其中的不合理性,对其进行校正。认同赛道假设的人,要认识到“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多种可能性。认同低关联假设的人,要懂得人生就是连点成线的过程。要把固定型思维要切换为成长型思维。不要做零和博弈,要双赢甚至多赢。
第三步,建立更灵活的思维模式,主动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要消除隐含假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就要建立更灵活的思维方式,有三种可供参考。
一是“目标悬置”。在人们追求人生的目标时,尤其是有两个以上的目标时,我们常常不知道如何处理目标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不妨先按下暂停键,搁置起来。唐尚珺如果将考进清华大学的目标暂停,先就读一所大学,他仍然可以通过研究生考试,考入清华大学,实现他的人生目标。目标悬置,可以让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更加灵活,拥有更多可能的选择。
二是能力嫁接。虽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与其直接相关的任务类型,但是能力是可以迁移的,它也可以在某些尚未发现的领域有用武之地。试着寻找施展既有能力的其他可能性,为能力找到新的适用空间。
三是特性改造。如果工作枯燥无味,不妨去改造工作的特性,比如挑战一下时间分配,优化工作方法,影响领导决策等等。对爱好的改造,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消费型爱好变成生产型爱好,把热爱变成事业。比如喜欢看电影的,可以试着去写影评,日积月累,就有可能通过写影评开辟另外一条人生赛道。
在看似非此即彼的选择中,其实还隐藏着许多更好的、可能的选择。既可以重组时间,让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也可以通过能力迁移,来开辟新的赛道。也可以改造工作和爱好的特性,让人生充满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