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精进》
作者:采铜
出版时间:2019年6月
精读时间:2021-7-29
阅读章节:
第二章 寻找心中的“巴拿马”
副标:如何做出比好更好的选择(仅仅是好的选择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节:逃离隐含假设的牢笼(发现人生中的更多可能选项)
我见
一、 我们是如何走入两难困境的?
1.外界的客观现实
2.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
3.隐含假设,限制了思考的角度和范围
可见选项:从我们的个人经验和当前情境中自动产生。
可能选项:指未被发现的潜在可能性,来自我们关联的未知世界或者已知事物的深层信息,需要主动探索和发现。
✅摆脱僵局,试试这三步:
1.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
2.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进行修正
3.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二、 四种最普遍的隐含假设
1.赛道假设
如“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认为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比赛,获胜者寥寥无几。陷入对竞争的焦虑和对失败的恐惧中。
2.低关联假设
认为人生种种经历相互独立,不存在什么关联。而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有些经历也许一开始看不到它的意义所在,但也许若干年后便会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3.僵固型心智
用固定的眼光看待自己,与之相对的是成长型心智。
4.零和博弈
缺少双赢思维。而在“你的方法”、“我的方法”之外,应该努力寻找一个“我们的方法”达到共赢。
三、 新的思维框架,探寻新的可能
1.目标悬置
串行模式:必须先完成目标A,才能完成目标B;
并行模式:同时追求目标A和目标B
悬置模式:暂停,放松、换脑,等时机成熟了再重新开始,学业和事业可以变得更加灵活。
2.能力嫁接
类似跨界降维打击。工作和爱好之间的冲突,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两者之间的潜在关联,而没法把它们统合在一起。
能力可以迁移,试着寻找施展既有能力的其他可能性
3.特性改造
改造“工作”:挑战时间的分配,优化工具、改善和同事的关系,影响上级的想法和思路。
改造“爱好”:把对一件事的消费型兴趣,升级成为生产型兴趣,可以让热爱持续,并把热爱变成事业的前提
我思
隐含假设是我第一次听到的词,但从作者的分析来看,确实能帮我们分析当前的困惑。
例如有朋友问我,工作那么忙,还去学正面管教讲师,它的发展前景是什么?想要在这行里发展,但很难做到导师的程度怎么办?
在这里她做了隐含假设:
一、进入讲师的行业要迅速地拿到收益才有发展前景
二、参与讲师培训就要达到导师的程度
三、要达不到导师的程度,就无法在业内发展。
那我们怎么逃离隐含假设呢?
解决假设一:没有哪一个行业,能够一进入就可能拿到高收益或者稳定渠道收益,积累是不二法则
解决假设二:没有什么专业是一参加学习,就达到老师的水平的
解决假设三:一个舞台能站下很多人,已经做出一定成绩的人,一定积累了很长时间,但打差异化,不一定都积累同样的时间
结论:
去除马上达成的想法,去积累,找差异路径突破,但无论如何想,“开始做”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