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师在《雪漠智慧课程》里面讲到:过去,我从不跟人聊天,超过五分钟,后来,为了排解一个陌生人的苦恼,我在QQ上陪他聊了一百二十多页。直到今天,我仍然保存着那时的聊天记录,每次看到它自己都会感动不已。
这是不是一种“语言布施”?语言是有能量的,当你用真诚和爱去和别人沟通时,“恻隐修身意”就可以创造灵性空间去渡人渡己。
即使不见面,人和人之间也可以相互熏染,这难道不是“见字如面”?哪怕是相隔好几千年的文字,我们依旧能从中读取他们的一言一行。
阅读是一只渡船,可以把人从此岸渡到彼岸去。有的文字化为了语言,有的语言化为了行为,让人从中获得智慧,从而更有力量的去安住于当下。
我20来岁的时候,特别喜欢写诗,一来是疗愈自己,二来是青春使然。我用诗歌链接到了很多有相同爱好的QQ好友,他们用诗歌和语言赠予了我一个特别纯真的年代。
其中有一个大学生,和我聊了很多,聊天记录没有上百页,也有五六十页。那时候的我们单纯得像小孩,没有任何私利,从古代到当今,从诗歌到电影,从痛苦到快乐……任何一个细节,现在想来都是独一无二的。
雪师在书中提到的“适度合礼仪”,“勿躁亦勿隐”,“忠恕不多疑”,我们基本上做到了。至于后来为什么没聊了,也许是“世事沧桑变幻”,也许是“随缘惜缘不攀缘”。反正呐,山一程,水一程,总有一程要散的。
既然如此,何不看开一些?一如梁实秋先生的《送别》中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再大的风雨我都去接你。
扯远了,但人和人之间的链接,不是少不了文字,就是少不了语言。这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把两颗陌生的心慢慢拉拢,然后再集中发力,可以让爱不断地往外扩散。只要你拥有爱的能量,哪怕不是爱人,不是情侣,“爱”也可以无孔不入。
人都是本自具足的,但是“爱”常常会迟到。为什么我们不能像雪师一样将爱付予陌生人?不是不能,只是我们太善于隐藏,或者说过于吝啬。
今天我去社区做志愿者,和小朋友们一起上课做手工时,发现一个大个子男孩穿着红色的运动服,特别显眼。小朋友们跳啊笑啊学啊,玩得不亦乐乎。可是,他从来都不做声,总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儿。
等到活动解散,很多小朋友都走了,只有他一个人不肯走,我才了解到他是星星的孩子。他默默的在书橱找书看,然后一页一页的看插图,那种专注感特别纯净。在其他的小朋友身上是难得一见的。
第一次和他相处,不管我怎么问,他都不作声。盒子告诉我说:他就是不爱说话,我们的目标就是慢慢让他说话。社工是以人为本的,不会强人所难,注重实践方法,慢慢地助人助己就可以了。
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也是误打误撞吧。我记得自己早上拿过来一本书帖,然后让小昆凌来练习。然后,他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书帖,特别想要,但就是不说话。于是,盒子就给他一张,让他慢慢练习。
他一笔一划地临摹,每一个字都写得极其认真。我静静看着他,他偶尔看看我,眼神里想和我交流,但是他目前没有办法,几次都失败了。
我不急不躁,非常专注地看着他写,仿佛自己也是星星的孩子。只有融境,心才能静下来,看见他的种种挣扎与蜕变。
也许这种力量起了点作用,到最后他要回家的时候,还想要一张书帖,就开口说话了,尽管含糊不清,但在我们看来,已经大有进步了!
陪伴,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词,它包含了很多爱心和专注力。不论是雪师的陪聊,还是我静静观照他,都有能量在其中缓缓流淌。
尽管有些地方还是堵,但是我们已经晓得了他,给予足够的专注力和影响力会有希望的。也许时间一长,他就可以打开自己的开关,和别的小朋友一样乐开怀。
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不幸,当我们能用爱去干预时,千万不要漠不关心,哪怕只是静静陪伴,心与心已开始准备链接。要有光,于是有了光。
龙龙说:如果他没有碰见盒子,可能会一直生活在黑暗里。他从前也不爱说话,现在可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虚心请教,积极进取,笑起来迷死人。
“爱”身上有魔法,可以让很多人潜移默化的转心转念转境。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只要一点即可,其他的,每个人都可以自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