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一些电影对人影响颇大,比如一些电影里面的个人英雄主义,主人公冷面如霜,惜字如金。电影里主角和配角打打杀杀,英雄救美,牺牲自己保全大家,各种桥段,看得人热血沸腾。于是,有的人觉得不高深点都没有尊严了。
于是,渐渐的,有的人说话的时候,也会反复斟酌,或者就是稍微一思忖,就下定决心坚决不多说了,一多说就觉得会降低自己的身份;走路的时候,要有电影里主角枪手的姿势,严肃而冷静,看的时候也学会了斜视警惕地看,颇有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感觉。总之就是,他们从言语到行为,都俨然正经八百。
胆大的人自然可以大大方方的模仿,可是却害苦了胆小的人,因为如果是胆小的人模仿,那么他们就要忍受周围人的眼光,虽然多数人并没有那么多的观众。有的人穿一件洋气的崭新的服装,就特别小心,一是气质要符合那服饰,二是谈笑、行为的风格要配得上那套衣服,否则就怕被人嘲笑了,须知被人嘲笑也并不会少了一块肉。
学生模仿还可以理解,老师效仿那些呆板的行径 ,那就要误人子弟了。有人把人的性格分为四类,有人把人的性格认为九型,也就是说,有的人相对内敛含蓄一点,有的人相对张扬一点,可是毕竟人是活的,不是木头。有的人惜字如金,和他说话,他会显示出他的“领导范”,你和他说话感觉别提有多累了。
如果处在一个呆板的体制之下,你也会感觉很累,会觉得思想被禁锢了。为什么诺贝尔奖的得主鲜少出现在中国本土?虽然有体制的原因,有物质条件受限的原因,但是也有我们思想不能张弛有度的原因。每个人性格不一样,在自然科学、人文等领域,如果你不能张扬自己的天性,充分运用自己的天赋,天才又从何而来?
曾经或许我们的精神在挣扎、在抗拒、在反叛,精神就像一块宝石被放在炼丹炉里千锤百炼,可是随着年纪渐长,我们渐渐地能够辨识谁对谁错、谁好谁坏、谁更胜于谁了。高深也罢,张扬也好,懂你的自然会懂。其实,思想在我们身上,外人懂也罢,误解也罢,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说法,我们做好自己就好,不需要去刻意模仿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