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觉得我应该是一个比较随性的家长,我没那么焦虑,我甚至都很少想过我的孩子一定要怎么怎么样。我的理念就是,健康地在正道上长大即可。
对自己的这种判断,也是基于自己的“不作为”。
以儿子讲话迟作例子,7、8个月时开口喊妈妈,爸爸,后面一直就停留在这里,一直到2岁多。如果说完全没有焦虑,那肯定不可能,但更多的是对他语言能力的担心,但几乎没有采取什么措施,也没做检查。后面某一天他突然讲话多起来,甚至蹦出了我读绘本时的英文单词,曾经所有的挫折,突然就释然了。
今年,给儿子选了幼儿园,开始读托班,下期读小班。他不会画画,要玩玩具时,他不会跟人好好沟通,但他的协调能力很好,互动游戏时,是班上节拍跟得最好的,对数字很敏感,我跟人笑谈,以后我儿子估计是“直男”一枚。孩子就如同树叶,没有一片是相同的,为人父母,应该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不足之处给予适当的加强,不能幻想面面俱到,处处优秀。
曾经看过一段这样的话,印象深刻:我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多么与众不同,若干年后,发现他其实和我们一样,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
我的孩子,你尽管慢慢来,妈妈只希望你健健康康、快快乐乐长大,给予你我最大的爱和包容,然后在我智商最大范围内,做好一定的引导,成长为阳光、乐观、有担当、有爱心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