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连续打卡第22天,打卡目的不在于文章写得优劣,在于培养坚持和输出的习惯,在于坚持思想整顿。
身边有不少朋友经常聊到《物演通论》学说,在这本书面前能坚持读下来的甚少,由于极难读就把此书当做镇宅之书,简要说一下为什么这部著作这么难读,先总结六点。
难点一:难在哲学——这部著作本身就是一个哲学著作,因为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探问西哲遗留下的哲学问题,如“精神”与“物质”的二元对立格局,即笛卡尔的那个“思”与“在”的二元哲学难题,康德遗留的知的规定性如何与在的规定性统一等等。哲学家都迷糊的问题我们凡人自然云里雾里,所以难读实属正常。
难点二:难在词语——我们的语言符号不足够完整呈现出语意,尤其是在哲学上。先生用了很多衍生词,而且对于这些词又做了很多的规定,在概念上要重新解读,同时也用了一些生造词汇,所涉及到的词有七八十个,这就让读者在读起来非常不顺畅,即难读又难懂。
难点三:难在原理——整篇学说就是一个基本原理证明体系,证明一个贯通万物生存演化的统一理论,即递弱代偿原理。递弱理解起来相对容易,最难理解的是代偿,代偿的是什么?是属性的代偿,不是用外在的一些条件来代偿,其实是内在代偿,代偿仅指一个东西代偿,是内在自补而越补越失,这叫代偿。如果这个概念没理解通透读起来肯定困难。
难点四:难在属性——因为代偿的是属性,是属性在代偿,是物质存在度一旦消失,他自身的属性会掉出来递补来代偿。什么是属性?此属性非我们通常理解的属性,这里的属性比我们日常语言的属性宽广的多,它的概念广阔到一切你能感知的东西,一切可以用语言表达的东西,都是物的属性。所以一定一定要把属性这个概念搞清楚。
难点五:难在反常识——根植在我们认知里的演变进化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的学说讲生物进化越高级适应性越强,越具有生存优势,叫适者生存,这是当时科学界的普遍观念。但是,递弱代偿的衍动趋势,讲的是世界万物不是强化演动,而是弱化演动,太违反常识了。我们的思维惯性很难扭转。(达尔文只讨论生物进化,没有讨论生物进化以前,他没有意识到生物进化以前还有一个物质不断进化的脉络,所以物演通论的尺度远远大于进化论尺度)
难点六:难在内演——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只讲外部条件对生物的影响,那么生物内部不断变异的这种现象,它的内在驱动因素完全被忽略,物演通论讲的是物的内在演化,这个“内”是我们无从感知和察觉,在先生之前从来没有人在物质内质的演变方向上做讨论。所以,在整个学说里讲的演化衍动不是外部条件的演化,是万物的内质的演化方向,比如提出的存在度,即为内在的存在量度,所以,物质内演化矢量的概念非常重要。
上半部分分享了《物演通论》的认知难点,接下来分享畅读心得。
《物演通论》这本书到底用什么的方式来读相对会轻松一些,这个真是一个话题,因为遇见的困难太多了。我记得我是在2005年购买的这本,4年间我读过三次,每次读不到10页就云里雾里,当时真的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催眠书。今年突然来了兴趣,特别想把递弱代偿原理搞清楚,我就重新给自己规划了一个读书路径,这次并没有直接读书而是先做了一些基础铺垫的功课。话不多说,直接切入正题分享给大家。
第一、看视频课
《东岳坊》视频课是讲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在人类的思想层面是如何运行的,是整个人类的思想文明史。课程总共12个模块144节课,全部听完还是很耗时间和精力,可以先挑对读这本书有直接诠释作用的课,即先听第12模块,这一模块详细的阐述了《物演通论》学说的递弱代偿原理,把基本原理概念根植于心再读书会轻松很多。然后学习第03模块和第04模块,这两个模块是讲西方哲学基础综述,因为本学说本身就是一个哲学著作,是一个哲学证明体系,这两个模块很好的阐述了《物演通论》的起因以及证明框架体系。(或者听喜马拉雅的音频课)
第二、深度理解新概念
通过上边看视频课的过程中深度理解核心概念,如递弱代偿、代偿、属性、存在阈、存在、唯求存在、万物同质、万物一系、感应属性增益、社会结构等等,比较多不一一列举,把以上核心词汇概念充分理解通透,本学说的核心原理也就基本明白,递弱代偿原理会贯穿全书,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读书轻松很多。
第三、西哲简史
《物演通论》本就是一部哲学著作,哲学层面是整部著作的最难点,主要就是因为哲学把很多人当在了门外。通过视频课第03-04模块的学习窥得一些哲学脉络。但是,要想在这个环节吃透还需要补充,建议通读《西方哲学简史》。先生的著作起源就是探问西哲遗留下的问题,如西方哲学起初率先追问身外的世界,即“存在的本体”,殊不知本体论直接就关联着“对精神被本体的设问”,直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有效证明,开创认识论,接着著名的“二元论”的诞生。然后一系列问题也由此发生,“心灵实体”“物质实体”“不可知论”“知性”“独断”“在的规定性”“二律背反”等等。不需要把这些概念全部通透,但是核心问题和发展脉络最好清晰梳理一遍,在读这本书轻轻松请拿下。(我是先读《物演通论》后再读西哲做补充)
第四、先读辅助篇
本书内容分为:四序、三卷、两附录、一跋、一注解。先读四序,要有一个基础框架思维,然后读附录一和附录二,附录一是整本书的导读,导读会告诉读者一个全书的脉络路径,附录二是哲学史与《物演通论》略述,有属于辅读。其次读一篇跋,跋即后序。注解随自己情况而翻阅。最后再读三卷,即自然哲学论、精神哲学论和社会哲学论。
第五、精读
我把先生讲如何读书的原话整理出来,供大家学习。先生讲:“读书是一个思维过程,绝不是一个用眼过程,读的每一句话跟作者的思想流要契合,我不是在读书我是在读思想,我不是在读思想我是再调东思想,我不是在调动思想我是在酝酿思想,我不是在酝酿思想我是在整顿思想,我不是在整顿思想我是在发掘思想,是这样一层一层的进深,读的是一本思想著作,所以一个小时读2页就算很快了”。我记得开篇第一章第一页约300左右,我整整读了40分钟才翻页,想快都快不起来。慢读、精读;细品、大有收获。
以上是我个人在本部作品里的读书路径,仅供参考,或许这个路只适合我自己。每一个人的学习路径不尽相同,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祝大家利用哲科思维,开启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