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楼下的梧桐叶落了满地,我踩着碎金般的落叶散步,忽然闻到一阵熟悉的桂花香气。转头望去,是街角那家开了十年的糕点铺,老板娘正弯腰给花浇水,阳光洒在她花白的发梢上,像镀了一层柔光。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外婆。
小时候,我跟着外婆在江南小镇生活。每到秋天,外婆家院子里的桂花树就会开满金黄的小花,香气能飘满整条街巷。外婆总会摘下最新鲜的桂花,洗净、晾干,然后做成香甜的桂花糕。她的手布满皱纹,却格外灵巧,揉面、塑形、蒸制,每一个步骤都做得一丝不苟。
蒸好的桂花糕软糯香甜,带着淡淡的桂花香,是我童年最难忘的味道。每次我狼吞虎咽地吃着,外婆总会坐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我,时不时递过一杯温水:“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那时的我总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我会永远是那个围着外婆要桂花糕的小女孩,外婆也会永远是那个笑容温和、手脚麻利的老人。可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溜走,像指间的沙,握不住,留不下。
十岁那年,父母要接我去城里上学。我记得那天,外婆一大早就起来给我做桂花糕,做了满满一饭盒。她把饭盒装进我的书包,又塞给我一个布包,里面是她攒了很久的零花钱。“到了城里要听话,好好读书,”外婆的声音有些哽咽,却还是努力挤出笑容,“想外婆了,就给外婆打电话,外婆再给你做桂花糕。”
我当时只顾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并没有读懂外婆眼中的不舍。我蹦蹦跳跳地跟着父母上了车,甚至没来得及好好跟外婆说一声再见。车子发动的那一刻,我从车窗里看到外婆站在门口,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视线里。
到了城里,生活变得忙碌起来。上学、考试、交朋友,新的环境填满了我的生活。我渐渐适应了城里的节奏,却也渐渐忽略了远方的外婆。电话打得越来越少,从一开始的每周一次,到后来的每月一次,再到后来,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想起给外婆打个电话。
每次打电话,外婆总是在电话那头絮絮叨叨地问我:“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学习累不累?”而我总是不耐烦地应付着:“挺好的,外婆你别担心,我还有事,先挂了啊。”我从未想过,电话那头的外婆,是不是还守在电话机旁,想跟我说更多的话。
初二那年的秋天,我接到了母亲的电话,说外婆病重,让我赶紧回去。我当时正在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考完试再回去。可我没想到,这一犹豫,竟成了我一辈子的遗憾。
等我考完试赶到医院时,外婆已经陷入了昏迷。她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呼吸微弱,曾经那双灵巧的手,此刻安静地放在身侧,再也不能给我做桂花糕了。我趴在病床边,一遍遍地喊着“外婆”,可外婆再也没有睁开眼睛看我一眼。
母亲告诉我,外婆生病后,一直念叨着我的名字,说想再给我做一次桂花糕。她还特意让舅舅去院子里摘了桂花,可惜还没来得及做,就已经不行了。母亲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布包,里面是一包晒干的桂花,还有几块已经变硬的桂花糕。“这是你外婆之前给你做的,一直没舍得吃,想等你回来给你。”
我拿起一块桂花糕,放进嘴里,干涩的口感没有了往日的香甜,只有满口的苦涩。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止不住地往下掉。我终于明白,那个总是笑眯眯地给我做桂花糕的外婆,那个在门口目送我离开的外婆,那个一直牵挂着我的外婆,再也不会回来了。而我,连一句像样的告别都没有跟她说。
后来,我再也没有吃过那样香甜的桂花糕。我试过自己做,试过在外面买,可无论怎么做,怎么买,都吃不出童年的味道。因为我知道,那种味道里,藏着外婆的爱,藏着童年的回忆,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这些年来,我渐渐长大,也渐渐懂得了外婆的良苦用心。她的絮叨,是对我最深的牵挂;她的桂花糕,是对我最浓的疼爱。而我,却因为年少的不懂事,忽略了这份沉甸甸的爱,直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现在,每当秋天来临,闻到桂花的香气,我就会想起外婆。想起她院子里的桂花树,想起她布满皱纹的手,想起她笑眯眯的样子,想起那些没说出口的告别。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不断告别的旅程。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与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时光告别。有些告别,我们来得及说再见;而有些告别,却因为各种原因,成了心中永远的遗憾。
但我相信,那些没说出口的告别,并不是真的消失了。它们会化作岁月里的温柔回响,藏在每一个熟悉的场景里,藏在每一种难忘的味道里,藏在每一次深夜的思念里。它们会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人,要好好告别,要把心里的爱说出来,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街角的桂花香气越来越浓,老板娘已经做好了新的桂花糕,阵阵香甜飘了过来。我走过去,买了一块桂花糕,放进嘴里。虽然不是外婆做的味道,但也带着一丝温暖。
我想,外婆一定是化作了天上的星星,在遥远的地方看着我。她一定知道,我现在过得很好,也一定知道,我一直想念着她。
那些没说出口的告别,都成了岁月里的温柔回响。而那些曾经的遗憾,也让我学会了更好地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愿我们都能在有限的时光里,不留遗憾,好好相爱,好好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