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阅读,没有家长不重视;说到重视,又有多少家长真正领会?!
在关于阅读好处的众多文字里,以下三条最为触动。读完,可能对于培养孩子阅读,你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一个不会自主阅读的孩子,就不会自主学习;一个不爱阅读的孩子,很难爱上学习。
这话很好理解,因为真正的阅读,持续的阅读,一定是自主使然。而读书和学习,哪一个更为愉悦?显然是前者。你可别觉得说,不一定,我学习也很愉悦啊。咱看看孩子,今天的小学生、中学生,学习对他来说,基本就等同于作业和考试。一个能对作业、考试非常有热情的孩子,培养阅读兴趣那一定是秒秒的事儿;而若是阅读如此休闲放松的事儿都不愿意、不喜欢,你想让他爱上学习,门儿都没有。
这是从感性的角度上讲,咱再从理性来说,一个不会自主阅读的孩子,可能的问题是没有动机、没有目标、没有方法也没有习惯,而动机、目标、方法和习惯,恰恰是优等生训练的四个维度。几乎所有你身边能看到的优等生,能自觉自愿自主学习的学生,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哪一个不是动机强烈、目标明确、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很好的学习习惯?
基于此,对于阅读的认知,是否有不同?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高考。
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教授2019年9月说,今后高考主要考语文,英语考两次,数学难度降低,区分度主要在语文,语文主要在作文。未来语文的地位比当年的奥数更能一锤定音,所谓“得语文者得高考”。而作文的能力来自于日常的阅读累积,它不是看看语文课本和刷刷题就能解决的。更何况,题面60分,可没有比这更为高风险的了,一不小心一偏题,作文必定是30分左右,这高考啊,20分的差距,妥妥是普一本和985的差距。而平如里阅读能力带来的稳定的写作能力,让分值稳稳在50分以上,甚至更高,这比50%的40-45分档轻轻松松拉开5-10分的差距,同样,这可能就是二本和一本的差别,是心仪专业和退而求其次的差别。高考,一分值千金,没法改变,唯有面对。
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说:未来的语文高考试卷,字数要从现在的7000字增加到1万字,要让15%的考生做不完,这是在一次北大举行的创意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透露的关于未来高考的改革方向。这就不是211和985的问题了,做不完,啥概念,高分是无望了。而语文作为高考的第一场,心情如何,压力如何,想想便知。所以,得阅读者得高考。
基于此,对于阅读,你又有何认知?
读书就是回家
不是读书就是考试,怪有压力的,咱说点儿轻松的,这也是关于读书,我读过的印象最深,最温暖而有力量的文字。
这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在2017年《朗读者》中分享给听众的一封信,写给去美国留学的儿子的一封信。
其背景是,中学时代,麦家的儿子颇为叛逆,初中的某一天,突然关上房门就不再出来,这一关就是1000多个日子。亲子的交流和互动一度阻隔,不上学不出门,你也不知道他在房间里究竟在忙些什么。言语的沟通几乎是一开口就是冲突,麦家夫妻一度接近崩溃的边缘。好在,都挺过来了。孩子也最终走出青春的叛逆,找到自己的热爱,去异国求学。临行,麦家决定给儿子写一封信。
信的全文表达了他对儿子独立的鼓励与期待,结尾是这么说的:好吧,到此为止,我不想你,也希望你别想家。如果实在想了,那就读本书吧。你知道的,爸爸有句格言:读书就是回家,书这一张纸比钞票更值钱!请容我最后饶舌一句,刚才我说的似乎都是战略性的东西,让书带你回家,让书安你的心,让书练你的翅膀,这也许就是战术吧。
读到这段文字时,让我突然想起多年前看到的一个片段——母亲不知如何缓解儿子高考前的焦虑,试了很多方法都不奏效。某天突然想起,“不然,妈妈给你读书吧,每天几分钟,你喜欢的书。”儿子没拒绝,也不以为然。但当妈妈在孩子身边,读那些文字的时候,他们彼此都能清楚地感受到气息的稳定、平和,还有淡淡的温暖。这就是早期亲子阅读的陪伴模式唤醒了儿时的安定感,人,感觉到被爱,值得被爱,感觉到自我价值,情绪就稳定了。
也许,在怀抱着一两岁的宝贝每晚亲子阅读时,你并没有想太多,但这一天天的陪伴,却在孩子的内心种下了阅读的种子和安定的力量。
现在,对于孩子阅读的重要性,你有什么不一样的体会吗?很欢迎路过的你留下反馈。
我是Sandy。
今天,2020年12月12日,我坚持不间断阅读1210天。大量的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阅读能力是所有学习的最底层能力,它影响孩子未来要学的任何科目,要做的任何工工作,自然,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