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想到一个问题,觉得十分有意义,就记在备忘录上,等到到晚上的时刻再深思,因为我觉得一般晚上,夜深人静的时,适合想一些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也是写手码字的好时光。
是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的时,那么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
so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了,那么你还有什么没忘?
是啊,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迟早会还给老师,难道我们就真的在课本上白白的遨游了一趟吗?可能有的人会说,学过之后就忘了,白花了那么多时间听课。其实不然,我们学过的从来就没有白学之说,你可能忘了书上的具体内容,但你有可能被老师的讲课方式吸引,老师启迪你心灵的声音,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从不曾有白听、白看之说,正如你的气质藏着你读过的没一本书,可能你都已经忘了你看过的一本书的具体内容,但书已经融入你的骨髓,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
我想,毕业当我把书本知识忘得一干二净之后,我在大学里还剩下什么?对于专科的我,在自考路上经历的风雨,我收获了自学的能力,这种能力其实我觉得比我学的知识还有用,因为步入社会后自学的能力对我以后帮助不少,让我敢于尝试一切新事物。
大学几年的校园生活里,我学会了自己独立的思考、看待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辩别一件事的真假,而不是只是道听途说,这是我以后走出校园也不会忘的,而且,这一点无论在哪都很重要。
以前的我,是一个比较喜欢群居生活的人,去餐厅、去图书馆、去操场,都是结伴而行,可我进入大学后,才发现这和高中时代的三点一线的日子全然不同,没有统一的作息表,不再有共同的生物钟,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节奏,不再有那么多的集体活动,当你想去图书馆学习,可是室友忙着追剧,你只能自己单独行动,开启自己的孤单之旅,孤单是进步的捷径,慢慢的你会享受这种感觉。至少大学里我学会了独处,这种独处不是孤单寂寞,而是与真实的自己对话,一个人最佳增值期。
大学也让我比从前更加热爱生活,追求精致的生活,保持强烈的好奇心,看书的习惯等等。
大学最后给我们留下最重要的,不是那些能看见的一本本证书,亦不是优异的成绩,实用的知识,而是培养我们的主动性,拥有独立的人格,学生生涯热爱看书的习惯,而非功利性的读书,一颗不断追求上进的心。亦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思维方式、我们的心态、我们的习惯等。
待我毕业之后,大学是我最想回去的地方,因为那是我青春的启蒙,梦想的初征,人生的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