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在想,除了对哲学有着某种天然的兴趣之外,还有什么?思来想去,最后还是认为仅仅只是想多明白点事情。而哲学刚好拥有这样一种功能,我认为有这样的功能,它能让我把一些事情看得更加清楚。
但是在在其他人眼中,仅仅这一点理由是不够的,他们认为哲学并不是认识这个世界和自己的唯一方式,而是一门被剥离实质性和具体性的一门学科,所以哲学的存在可有可无,如果有人莫名其妙地一直喜欢哲学,会被认为这是庸人自扰,或者说成是吃饱饭没事干。
在某些时候,我也会有这样的想法,但仅仅只是一瞬间。我深知哲学的存在与人无法分割,不管你是否有无意识得到,它都在人的身上流淌着。即人即是哲学的存在,我无意拔高人的高贵,而对于用“人”字命名的人,就配这一高级的存在。当然哲学本身不具备高级,而只有人才能体现它的高级。我多么希望哲学不是人们眼中的一门学科,而只是人类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方式。
因为一旦把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就把它转变成一种专业性的东西,那些哲学教授往往以这样一种姿态拔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我认同尼采的观点,“把哲学从学院里赶出来。”但是我不认为哲学是天才的事情,而是任何人本来拥有的东西,只是很多时候哲学被人的动物属性所蒙蔽。苏格拉底所做的就是想要唤醒具有人的所有属性的事情,但是结局是令人沮丧的。
但是纵观人类历史,我们都是向上的,所有人都无意识地往去除动物属性方向而努力。我们需要保持这样一种希望,总有一天,人会成为一个纯粹意义上的“人”。一种拥有完整属性的存在。
虽然我的观点与现实格格不入,事实上确实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如果时间足以毁灭一切,那么人在时间里就不可能无动于衷。因为人天性害怕死亡,死亡的虚无是人性无法忍受的。而人类把一种似是而非的宗教当成了当成抵抗死亡恐惧的工具,这是极其愚蠢和可笑的。
也只有认清人的本质和世界的本质之后,寻找到人的意义所在,那么人就不会惧怕死亡,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找到哲学的自己,与之成为生命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