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为小学高年级至初中一年级的学生, 此时学生没有接触过基础物理知识,仅有浅显的生活经验,要求教师注意基础物理概念的教学以及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
二、教学目标制定
帮助学习者建立起关于温度、热传导、不同材料的热传导速度差别等的科学概念体系。
三、教学重难点
热传导概念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四、教学准备
火柴、凡士林、金属棒、酒精、支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一块来想像一下这样一个情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你早早起床,冒着风雪来到教室,脱掉棉衣摘下手套准备拉开椅子坐下,当你的小手碰到椅子金属扶手上的一瞬间时你是什么感觉?
生:凉!
师:椅子为什么是凉的呢?
生:因为天气很冷,椅子温度低。
师:对,物体在不同环境下会受环境温度影响具有一定温度,大家都知道温度就是我们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引入“温度”的概念)。那椅子的“凉热”,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通过手触摸椅子,椅子温度低于手的就感觉到凉,高于手的温度就感觉热。
师:奥,大家是通过触摸物体,然后将将物体温度和手的温度进行对比感觉到的。那么手是热的,椅子是凉的,为什么一接触手就会感觉到椅子的“凉”呢? (问题提出)
学生讨论发言提出自己的假设。 (进行假设)
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一个小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二)实验探究
实验一:
实验材料:火柴、凡士林、金属棒、酒精、支架
实验步骤:用火柴蘸取凡士林依次竖直沾在金属棒上,将金属棒固定在支架上,去酒精灯加热金属棒的一段,观察火柴掉落的顺序。(凡士林是一种润滑剂,低温时粘稠,高温可融化)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现火柴会从酒精灯那侧依次掉落。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总结:热在固体中会从高温的一端传递到低温的一端,这种热传递的方式称为热传导。(通过实验学习热传导)
师:现在大家再来看我们之前的问题,手摸到椅子金属扶手为什么会感到凉呢?
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得出感觉到凉是因为在椅子和手之间发生了热传导,手的温度比椅子高,手上的热量传到椅子上,手上热量减少所以感觉到凉。 (得出结论)
师追问: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刚才的情境,你碰到冰凉的椅子扶手的小手赶紧缩回来,这时候你要拉开椅子坐下,手自然的搭在木头的金属靠背,这回你又会有什么感觉?
生:还是凉,但是比刚才要温暖。
师:这是为什么呢?说出你的依据。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会出现迷思状况,认为金属温度比木头低,因为这是最普遍最直观的感受。
师:许多同学都认为是因为金属就是比木头温度低,所以才会更凉手,事实是这样吗?咱们来测量一下看看结果。
每个小组配发温度测试仪,现场测量得出结果,小组讨论测量结果与设想是否一致,为什么会这样?尝试解释这一结果。
小组派代表阐述本组观点,大家一起交流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
这是一个著名的迷思概念,首先帮助大家扭转错误观点:它们的温度确实是相同的。
然后解释原因:热传导就如同我们跑步,热传导是热量从高温向低温处跑,跑步是从教室跑到操场,跑步就会有速度,热传导跟跑步一样也是有速度的,而且不同材质的物体,其热传导具有不同的速度,就像我们同学在操场上和沙坑里跑步速度不同,而传导速度越快,热量流失越快。
通过教师理论讲解,让同学们据此解决上述问题
生:在上述问题中,手的温度高于金属和木头,但金属热传导速度要快于木头,当手触摸到金属时,手上的热量迅速向金属传导,手上的温度便会迅速降低,人就会感觉到凉。
(四)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概念:温度、热传导。再次梳理迷思概念,并示意有疑惑的同学可以课下继续搜集资料探究,如有新的发现下节课大家在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