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的时候,学校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上课的时候,发现只有德智体劳,美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可能走在路上,遗失了。
因为看到一本书《美在从容生活间》,猛回头,才发现这一点,作者朱光潜先生,在最近帮我补足了这堂缺了很久,且无比重要的课。
这本书是朱先生的散文集,一个开宗立派的大师,温良恭俭让,跟我长谈。关于价值观、审美、目标、交友、学问、读书、消遣、恋爱、精神、哲学等等方面,他的思考,倾囊相授。
与大师的长谈,让人收获颇丰,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天才的信手拈来,胜过庸人的呕心沥血。以下三点, 是阅读过后感悟最深的,分享给大家,抛砖引玉。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一起讨论这个话题。
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个睡不着的晚上,翻开这本书,阅读。再抬头看时钟的时候,一个小时过去了。发现自己忘记了时间,对学渣来说,第一次觉得,读书是一个美的享受,不再枯燥乏味,不再是种折磨,在那种行云流水、对仗工整中,纵享丝滑的感觉,真的很妙。
尤其是在谈到创造与情感,谈到诗词,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互相烘托,益见其美。外在的世界,是物理客观的,情感需要倾注在外物,创造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恰好是我们所欣赏的,美好。
有时候心情抑郁、无聊、烦闷,情感没有寄托。打开门,蓝天白云、清风明月,驱散心中的阴霾,让沉迷于名利的心,能有源头活水来。
哲学修养
书中有句话,“了解一切,就是宽容一切。”这是一句极有智慧的话,也让我瞬间感知到朱先生的哲学修养,高山仰止,估计我一生都无法望其项背。
午饭过后,梧桐树下,清风徐来,一壶凉茶,一位学贯中西、宽厚儒雅的长者。在告诉我们,与朋友交往,要有共情能力,理解你的朋友,他有自己的处境,也一定是在生活中,做出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决策。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朱先生想必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才能有如此多的锦绣文章。
灵感的诞生
写作是很需要灵感的事情,没有灵感,硬写出来的作品,像隔夜的剩饭,难看又难吃。可是灵感是突如其来的,完全不在意料之中,有时甚至来不及记录,就飞走了,令人非常抓狂。
灵感又是不由自主的,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再正常不过了。朱先生就提供了,灵感诞生的方法。简单说,就是杜工部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翻译一下,首先需要长期的积累。想要写出好文章,需要在某一个领域优于80%的人,或长期深入的积累某方面的见识。有了这些坚实的基本功,接下来需要观察身边,给潜意识酝酿思考的时间。之后的某一天,灵感电光火石般地出现在脑海。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心中那个自己的倒影。每个人都在创造着自己的世界,欣赏着自己的世界。只是有些人或沉醉于名,或沉醉于利,忽略了一路上的风景。在这其中,要经常问问自己,“有没有忘记欣赏?”
最后引用书中的话,不要把丰富华丽的世界,过成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慢慢走,欣赏啊!
谢谢欣赏,个人能力有限,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