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志红老师主持的一次聚会当中,他让一位学员分享自己的感受,因为这位学员在广州花了10天的时间学习“内观”(印度的一种最古老的禅修方法)。
在分享中,她说:“内观是教大家向内看,修习自己的觉察力和平等心。”
觉察力我们都值得,平等心就是如实地看待并尊重你自己当前的境界,即便很好也不骄傲,即使一般也不自责,总之不和别人的境界去做比较。
我们要知道,自欺欺人与胡编乱造都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平等心,因为在一个团队中,人们既想要彰显自己,又急于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
武志红老师说:
在我看来,平等心,换成我自己喜欢的话,就是尊重自己当下的境界,尊重自己内心正在发生的事情,无论外界有何等压力,都不远离自己的内心。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或者想要了解人性,或是了解自己,那么“不要欺骗自己”,就是至关重要的,是这一切的基石。
不幸的是,我们多数人会不尊重自己的真实存在,去依附于那些准则,也不尊重别人的真实存在,生活中想象之中,不仅希望自己生活在想象的世界,也希望别人生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倘若和想象不同,就不仅对自己行使暴力,也想对别人行使暴力。
在武志红老师的学习小组中,几位老师一直强调感觉的重要性,也会在各种练习中不断问学员“你的感受是什么”。于是,感受似乎就成了这个团体的核心逻辑,有种种细微感受的学员似乎就是正确而光荣的,感受比较粗糙甚至干脆就没什么感受的学员似乎就是错误而落后的。
这种自觉或不自觉地想法,就是没有平等心,而一旦失去平等心,大家就可能自欺欺人,将自己的感受进行修饰或者干脆胡编乱造。
当我读《身体知道答案》这本书,读到这句话——“如实地看待并尊重自己目前的境界”时,我有一种被击中的感觉。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带上各样的“人格面具”,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往往是“有条件地积极关注”,所以走在“成为自己”的路上,我们会远离真实的自我。
那些好的、能够被接受的一面,我们会展露出来,而一些不能够被社会接受的一面,我们会将它隐藏下去,担心别人发现这一点。
就像书中举出的一个例子,一个小男孩有“性欲旺盛”的人格面具,是因为“那些人”赞赏“性欲旺盛”的男人,如果他公开说自己没有性欲,就会被嘲笑,而这个小男孩为了得到“那些人”有条件地积极关注,就给自己伪装了一个人格面具。
面具一旦戴上,就很难揭下来,最后,恐惧与表演就会成为真实自我的一部分。
家庭、学校、社会和文化给了我们安排很多“好的模板”,这些模板并不都适合我们的真正成长,而我们为了得到关注选择接受了它们,就戴上了一张人格面具,进而限制我们内心的自由。
人本心理学代表人物之一罗杰斯认为,真正“成为自己”的人,不希望成为他们“应该”的样子,无论那些规则是由父母制定还是由文化制定的。
罗杰斯说,“许多人试图通过取悦他人来形成自我,但如果他们得到了自由,就会远离这种方式。”
他的一个男性来访者,在治疗结束时感叹说:
我终于觉得我真的必须开始做我想做的事,而不是做我认为应该做的事,不管别人认为我应该做什么。我的整个生活彻底翻了个个儿。一直以来,我感到我必须做的事情,只是因为别人期望我这样做,我这样做是为了让人家喜欢我。见鬼去吧!我想,从现在开始,我就是我——不管富有还是贫穷,好还是坏,理性还是非理性,合乎逻辑还是不合乎逻辑,名声好还是不好。
我们都听过“不要在乎他人的看法”的说法,但如果我们不去建立一些“我行我素”的体验,那么无论我们多么赞同这些观念,都无法建立新的内在评价系统。
“成为自己”不仅意味着自由,同时也意味着“我选择,我负全责”,这是很难的,所以我们可以去建立一些体验,然后你会发现“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声”是一件多么惬意与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