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奇书:大统一的历史故事揭秘 | 白话《长短经》22

在中国历史上,《长短经》又称《长短要术》或《儒门经济长短经》,是一部智谋奇书。它主要讲述了帝王权谋和治国之道。一些人将它与《资治通鉴》相提并论,称其为"小《资治通鉴》",也有人称之为《反经》。这本书由唐代学者赵蕤编写。赵蕤是唐代杰出的纵横家,并且因为创作《长短经》而显名于世。《长短经》在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中备受推崇,被视为治国方略的重要参考资料。《长短经》的详细内容可能需要进一步阅读。

三国权《魏》

古代的天子,他的防守力量在于四周的夷族;当天子衰弱的时候,他的防守力量就主要寄托在诸侯身上。到汉朝末年,奸臣专权,朝廷上下一片混乱,虽然诸侯们退位,以帮助王室恢复权力,但他们都包藏祸心,图谋不轨。魏太祖曹操是当代不世出的人物,他灵武超群,在混乱的时代中,以大胆的眼光和勇气,举起义旗。当时韩暹、杨奉挟持献帝从河东返回洛阳。 

灵帝死了,太子辨继位。此时并州牧董卓进入朝中,他废了灵帝,将弘农王立为皇帝,而把献帝放到一边,并任命董卓当太师,把首都迁到长安。司徒王允想要除掉董卓,董卓的部将郭汜和李傕包围了长安城。城市失陷,王允被杀。后来李傕和郭汜闹矛盾,天子被挟持到李傕家。李傕的部将杨奉阴谋杀死李傕,事情败露后他背叛了李傕,李傕的势力因而大大削弱,天子才得以出逃。杨奉想把天子送回洛阳,郭汜则在弘农的曹阳追赶天子。杨奉等失败后,公卿被杀得几乎精光。天子渡过黄河,把都城迁到安邑,任命韩暹为征东将军,把朝政大权交给洛阳。但洛阳的宫殿全被烧毁,官员们被野草荆棘覆盖着,太祖到许都迎接天子。韩暹和杨奉出逃。

太祖提议到许都迎接天子,有人认为山东未平定,不能这样做。荀彧劝太祖说:“从前晋文公接纳周襄王而诸侯纷纷景从,汉高祖东征,为义帝戴孝,天下归心。自从天子颠沛流离,将军首先举起义旗,因为山东的动乱,未能远离关右,但仍然分派将领,冒着危险通使,虽然抵御外患,但心无不在关心王室,这是将军匡扶天下的本意。现在天子回京,义士有保存本原的打算,百姓因念旧而增悲伤。确实应该这个时候奉天子以顺从民心,这是大顺;拿公正以服雄杰,这是大略;扶弘义以招英俊,这是大德。天下虽然有叛逆的诸侯,也不能为累,这是很明确的。韩暹、杨奉哪里敢危害,如果不及早安定,四方生心,以后即使考虑也来不及了。”太祖到洛阳,奉天子到许都。恢复旧日的秩序,整修制度,北边打败袁绍,南边掳刘琮,东边攻取公孙康,西边平定张鲁。(有人认为:刘表那一帮豪杰,虽然中间有吞并的情况,但就如扬雄所说的“六国蚩蚩(糊涂),为嬴弱姬者也(混乱的原因是互相兼并)。”兼并虽多,正好成为我们奉上的礼物。)九州百郡(泛指全国),十并其八(指合并了许多割据政权),未能完成统一大业而自己中道衰亡。

曹操,字孟德,从小就机警聪明,有谋略,而且富有正义感,喜欢打抱不平,但是他性格放荡不羁,不注重修养品德,所以一般的人并不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有乔玄觉得他与众不同,对他说:“天下将乱,不是普通人可以改变的。能够安定天下的人,大概就是你了。”曹操被任命为东郡太守,治理东武阳,驻军在顿丘。黑山的贼寇于毒等攻击东武阳,曹操引兵往西进入山,攻打贼寇在山上的营寨。众将领都认为应该退回自救,曹操说:“以前孙膑救赵国而攻魏国,耿弇想奔往西安却攻击临淄,如果贼寇听到我往西进攻的消息,就会放弃武阳自己解围了;如果贼寇不退,我能打败他们,他们无法打败武阳,这是肯定的。”于是进军,于毒听到这个消息后,放弃了武阳回撤,曹操半路拦截,大败贼寇。

起初,辽东的太守公孙康仗着地势远、不受管辖,袁尚、袁熙依附他。等到曹操打败乌丸后,有人建议曹操:“立即讨伐公孙康,尚兄弟就可以被擒获了。”曹操说:“我正在让公孙康斩下尚兄弟的头送来,不必劳烦用兵了。”九月,曹操领军从柳城返回途中,公孙康果然斩下尚兄弟的头送来。众将领问曹操:“你回来后,公孙康却斩了尚兄弟的头送来,为什么?”曹操说:“公孙康平常怕尚兄弟,我逼急了他,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对付我;我放松一步,他们就会互相残杀,这是形势决定的。”

曹操在下邳攻打吕布,没有攻克城池,打算退兵。荀攸说:“吕布有勇无谋,现在他的三军都失败了,他的士气已经衰落。三军以将领为主,将领衰落,军队就没有振作的心气。陈宫有智慧但是迟钝。现在趁吕布士气还未恢复,陈宫的计谋还未确定,进军猛烈攻击,吕布可以被俘虏。”于是决定用沂水、泗水灌城,城墙崩溃,活捉了吕布。

袁绍的大将文丑和曹操交战,荀攸劝说曹操用军械粮草来引诱敌兵,敌兵于是奔向曹军,文丑的军队大乱,曹操亲自指挥击鼓冲锋,大败敌军,斩杀了文丑。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当时军粮较少,曹操给荀彧写信,商议要退回许都。荀彧说:“袁绍全部人马聚集在官渡,是想要与你决一胜负。你军队本来实力较弱,而面对的又是强大的敌人,如果不能克制对方,我们就必定会被他所乘。这是统一天下的大好时机。而且袁绍只不过是普通人中的英雄罢了,能够聚集人才但不会任用。凭借你的英明智慧和辅助汉室的声望,退守许都就是让天下人知道你已经孤立无援。即使是这样,楚汉在荥阳、成皋的斗争也并没有结束。那个时候,刘邦项羽谁先撤退谁就会失势,而你已经聚集了十分之三的人马驻扎在领土以内来防守,已经成功扼住了敌人的咽喉而且他们毫无办法前进,已经半年了。情势已经明朗,这种局面再继续下去一定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使用奇策的时候,一定不能错过。”再说袁绍的谋臣许攸贪婪无度,袁绍又不能满足他,于是许攸来投奔曹操,劝说曹操袭击袁绍另外的营寨、烧掉他们的粮食储备。于是曹操就打败了袁绍。

张绣在南阳和荆州牧刘表联合起来,曹操出兵征讨他们。有谋士进言说:“张绣和刘表互相依仗的力量很强,然而张绣靠游击军队来在刘表那里获取补给,刘表无法提供。如果急迫地攻击他们,他们就会联合起来抵抗;如果放缓慢一些,他们就会自行瓦解。”曹操没有听从这个建议。刘表果然派兵救援张绣,曹操的军队被打败了。三年的春天,曹操回到许都,张绣的军队来追击,曹操的军队无法前进,写信给荀彧说:“敌人追击我,即使一天只能行进几里,但我想到在安众一定可以打败他们。”后来果然设下埋伏,打败了敌人。曹操回到许都,荀彧问他:“你以前怎么能预料到会打败敌人?”回答说:“敌人阻止我军退回,和我军在死地作战,所以我预料到了会胜利。”

西平的曲光杀了郡守来叛变,各位将领想出兵攻击他。张既说:“只有曲光等人造反,郡中的民众未必都赞成。如果直接用军队去攻击他们,官吏和羌胡的人一定说国家不分辨是非,这会让他们都抱着观望的态度。如果先让羌胡的军队去进攻他们并加重奖赏,所得的俘虏和抢夺的财物都赏给他们,从外边阻挡他们的势力,从内部离间他们的交往,一定可以不战而平定。”于是发布檄文告诉:被曲光等人误导的人可以原谅;能够斩杀敌军将领献上首级的人将加封。于是曲光的部下斩了曲光并献上首级。

九州百郡十并其八的大概情况就是这样了。

能扶助天下危难的人,就能占据天下的安宁;能消除天下忧患的人,就能享受天下的快乐;能挽救天下大祸的人,就能得到天下的幸福。

(董昭等人想共同晋升曹公(曹操),行九锡之礼,准备了各种物品,私下里访问荀彧(yù)拿主意,荀彧不答应,操便怀恨在心,不平衡,于是杀了荀彧。)范晔议论说:“世人议论荀君(荀彧)通达或闭塞,或许过了头。常人以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能样样具备。智谋之士的某些方面的研究思考,并不一定要用它的结局来衡量它的开始。这道理是不可全面诘难的。那以卫赐(指春秋时卫国国君卫赐,赐姓卫)之贤,一说而使两国灭亡,(但)他们并非轻仁爱而要它,大概有了完全的治国之策,必定有所得,有所失吧。这也是功绩的一个不可互相兼并的方面。当世道不济时,非英雄豪杰无法拯救衰败之势,功高而形势强硬,则皇帝大权自然会转向他。这又是功绩与时代不可并存的方面。大概只拿它去归顺正理罢了,这也是舍身以成全仁义之人的做法。”

曹氏率领义军平定混乱,历代记述了他们的功绩;到文帝时,(老天爷)与人一起努力(指曹氏取代汉朝而为文帝),于是曹氏家族顺势接受了汉朝禅让(即建立了曹魏政权)。

刘若上表劝他进位称帝说:“臣听说:天命不是不会应验的,只是人没有去及时抓住它;人心的归向是无法忽视的,只是君主没有去顺应罢了。所以孔子说:‘周公不是圣人吧?他以天下让给成王,是天地日月没有拿万物当轻的。’因此,舜接受天下禅让时,没有下拜就接受了。如今魏国火德衰败,又屡遭天灾,皇帝改朝换代已成定局。黄初圣君已入土,继位人神明英武,符瑞明显,天命已定。普天之下,神和人感应相同。即使有虞氏时的仪凤、周朝的跃鱼作比,也无法比喻今日的大事。而陛下违抗天命而行为失检点,违背人心而固执己见,上冒犯皇天眷顾的本意,中忘圣人达礼的道理,下辜负百姓仰慕的期望,这不是上宣扬圣道于明世,下垂名千古的英举啊!臣等蒙陛下知遇之恩,敢以死相请。”

太史丞许芝又说:《易传》上说:‘圣人承受天命而为帝王,黄龙在戊巳日出现,是帝王的符瑞之象。’七月四日戊寅这天,黄龙出现,这是帝王承受天命的吉祥征兆。同时又说:‘圣人用仁德亲近天下百姓,仁恩普及,麒麟也在戊巳日出现。它的感应就是圣人承受天命。’我听说帝王是五行精灵的集中,更改姓氏的标志,每七个世纪兴旺一次。有德的超过八百年,无德的不到四百年。所以周朝享国八百六十七年,夏朝享国四百多年。汉朝行夏朝的政令至今四百二十六年。天道的运转规律,将到尽头。这都是帝王承受天命更改姓氏的吉祥征兆。顺应岁气的,祥瑞就会兴起。从前周武王讨伐殷朝时,岁星在鹑火,周朝的分野在东井星旁。高祖进入秦朝时,五星聚集在东井星旁,汉朝的分野在东井星旁。如今岁星在大梁,魏国的分野在大梁。而天降的吉祥征兆都聚集而来,只有殿下您具备尧舜般的圣明,应改朝换代,天下学士都这么看。谨以此向您上奏。”

给事中苏林等人又说:“天上有十二次,作为分野。王公的国家,各自有所属。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周文王受命时,岁星在鹑火,到武王讨伐纣王时,十三年岁星又在鹑火。所以《春秋传》说:‘武王讨伐纣王,岁星在鹑火,这就是周的分野啊。’从前光和十年,岁星在大梁,武王开始接受任命为将领,讨伐黄巾军。建安元年,岁星又在大梁,开始拜为大将军。十三年岁星又在大梁,开始拜为丞相。现在二十五年岁星又在大梁,陛下受命于天。这是魏的岁数与周文王受命相应合。虞舜以土德继承尧的火德,现在也以土德继承汉的火德,在运气上与尧舜相会合。陛下应该改换历法,更换服装颜色,正定大号,天下人将非常庆幸。”

虽然王室已经安定,但是两个地方(可能是指吴国和蜀国)还没有归顺。因此,有人问贾诩:“我想讨伐那些不服从王命的地方,以统一全国。吴国和蜀国,哪个应该先讨伐呢?”贾诩回答说:“要攻取敌人,首先要有兵权;要建立根本,则崇尚德化。陛下应当按期接受禅让,安抚统率士兵。如果以文德安抚人心,等待他们自己改变态度,那么平定他们就不难了。吴国和蜀国虽然是小国,但是他们依山傍水,有险可守。刘备有雄才大略,诸葛亮善于治理国家,孙权明辨是非,陆逊会用兵,他们占据险要地形,控制着江湖水路,所以都难以一下子平定。用兵的方法是:首先创造战胜敌人的条件,然后进行战争;根据敌人的情况,选用适当的将领。因此,战争不会有失策。我私下估计群臣中没有人是刘备、孙权的对手,即使凭借朝廷的威严去讨伐他们,也没有万全的把握。从前舜用舞蹈和音乐使有苗族归服。我认为当今应当先用文德安抚然后再用武力讨伐。”但是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后来果然没有成功。

(三苗国即现在的岳州。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从斜谷出发,驻扎在渭南。司马懿前去抵抗他,文帝诏令司马懿:“只要坚守不出,挫败他的锐气就行。他如前进不得志,后退则无法与我交战。这样,他长期屯驻就会粮食耗尽,有所掳掠又无收获,必定会自动退走!他自动退走后再追击他,以逸待劳,这是全胜之道。”诸葛亮派使者给司马懿送来妇女的衣服以激怒他,司马懿果然准备出战。这时辛毗手持符节不许他出战,于是又只好作罢。司马懿后来见到诸葛亮派来的使者问:“诸葛亮的日常情况如何?”使者答道:“处罚二十以上的小事都亲自过问,但吃的很少。”司马懿说:“诸葛亮完了。”后来诸葛亮果然去世了。)

在甘露元年,开始任命邓艾为镇西将军,负责抵抗蜀将姜维。姜维的军队被打败,退守到剑阁。钟会攻打姜维,但无法攻克,于是上书说:“现在敌人受到了重创,我们应该继续追击,从阴平经由小路经过汉代的德阳亭,向西攻取涪地,离成都只有三百多里。如果派出奇袭部队攻击他的腹部要害,那么防守剑阁的军队必定会回师支援涪地,我们就可以两路同时进军;如果防守剑阁的军队不回师支援涪地,那么应涪地的蜀军一定兵力薄弱。《孙子兵法》说:‘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出乎意料地行动。’现在攻击它空虚的地方,定能破敌。”

冬季十月,邓艾从阴平出发,走过七百多里无人之地,他们凿山开路,山高谷深。邓艾用毛毡裹住自己,从山上滚下去。将士们都攀着树木沿着山崖前进,一个跟着一个地穿过险要之地。他们首先到达江油,蜀将诸葛瞻从涪城回师绵竹,摆好阵势等待邓艾。邓艾派他的儿子邓忠等人出战蜀军,大败蜀军,杀了诸葛瞻。进军到达雒县时,刘禅就投降了。

刘禅采纳了谯周的建议,派人把玉玺送给邓艾说:“我的国家因为先帝传下来的基业已经四分五裂,虽然处在蜀地的边缘地带,但是已经失去了与中原的联系。承蒙上天保佑,能够与你们军队接触。而我的德行和能力都很差,又贪图先帝的余威,已经背离了中原很长时间。每次想到黄初年间,魏文帝曾颁布过亲密而秘密的诏书,对我们表达了友好和亲近的态度;我们也展示出了真诚欢迎的态度,与魏国关系十分良好。而现在我无德无能,实在是没有尽到天下君主的责任。你们北伐的军队已经逼近成都,我敢不改变态度,顺从你们的命令。”

邓艾非常高兴,回信说:“天下纲常败坏,英雄豪杰都起来争夺天下。像刘备和孙权之间的龙争虎斗,最终都归附了真正的君主。

这全是天命所决定的。自古以来的圣明帝王,一直到汉魏两朝,接受天命而称王的,没有一个不是在中原地区。黄河出现图谶,洛河出现书文,圣人效法这些天象,而兴起伟大的帝业。不从这里兴起,没有不颠覆的道理。隗嚣占据陇地而败亡,公孙占据蜀地而覆灭,这就是前代车翻马倒的明证。当今皇上圣明聪哲,宰相贤良公正,将比得上黄帝轩辕,与古代圣贤相比功劳不逊色。他接受使命前来征伐,期望听到你的好消息,果然有使者前来,带来了他的好意。这不是人事所能为的,而是天意如此。以前微子归附周朝,实为上宾。君子豹变,从理上讲很有道理。你前来辞行,以礼备办送葬用具,这都是前代哲人效法的榜样。全国投降是上策,攻破城国则次之。如果不是通达明白的人,怎么能了解王者的大义呢?

后主刘禅被俘至洛阳,魏国册封他为安乐公,并发布策命文书说:“一般而言,统治天下,以国泰民安为大;治理国家,以社会和谐为盛。但是,汉朝失却天下正统,天下大乱。我祖先顺天应人,统一天下。当时,您的父亲因群雄纷争,未能安定天下,于是远避阻隔,占据蜀地,历经五纪。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希望能安抚四海,于是整顿六师,威震梁益。您能宏扬德政,机敏而能随机应变,诚心诚意归顺朝廷,享受无疆的荣耀,这是多么远大的志向啊!希望你能重视并服从我的命令,广施德政,以光大你的显赫功业。”起先,晋文王想派钟会伐蜀,邵悌说:“现在钟会率领十多万军队伐蜀,我认为他单身匹马没有重任,不如派其他人。”晋文王说:“我难道不知道这个吗?如果灭蜀之后,像你所考虑的那样,又怎么分辨呢?一般来说,打败仗的将领心胆俱裂,没有斗志。如果蜀国已经攻破,降将震恐不安,很难与他们共图大业。我国的将士各自思归,不愿与他们同处。如果他们作乱,只会自取灭亡。”钟会果然与姜维谋反,魏国将士愤怒奋起杀死了他们两人。

魏国发生高平陵政变后,孙权去世,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毋丘俭等人上表请求征讨吴国。朝廷因三位将军计策不同,诏令尚书傅嘏参与商议。傅嘏回答说:“从前吴王夫差战胜齐国,陵辱晋国,威势通行中原,却不能避免姑苏之败;齐闵公国土大举扩张,辟地千里,却不能救颠覆的败局。有始善终的并不一定都是好的,古代的事就是明证。孙权自破蜀兼荆州之后,志得意满,凶顽傲慢到了极点,相国宣王司马懿、文王司马昭先前就认识到应除恶务本、及时树立威信、深思远虑、大举灭吴的策略。如今孙权已死,把国家托付给诸葛恪,如矫正孙权的苛政、剔除暴虐的法令,使百姓免受残酷迫害而暂且偷安新惠,内外同心同德,形成唇亡齿寒的忧虑,那么即使不能最终自保、使蜀汉延长寿命,却也足以将他在深江之外延续一段时间了。

现在商议的人有的想从水路直接渡过长江,直取江东;有的想从多条道路一齐前进,攻打孙桓所守的城池;有的想大规模地征集士卒,到敌方的营寨外相机作战。这三种计策都是常用的,但是,如运用得当均可取得全功;若用计不当,一定会留下后患。自从我们军队出征以来,已有三年,不是突袭孙峻的军队。现在孙峻身死,对敌方有利;假如他集中兵力退守,我军就难以迅速取胜。敌军已经做长达六十年之久的强寇,君臣之间互相猜忌,同舟共济。如果诸葛恪能够革新弊端,上天就会让他土崩瓦解,用不着等到我们出击。现在敌方设下防线,又十分严密,间谍不能行动,探不到真情。军队没有耳目,对敌方的情形一无所知,就仓促举兵出击,希望在战斗中取得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长远计策。只有大规模地征集士卒、屯田固守才是上策,军队经过精心的准备和组织,就有声势浩大的群众支持;使敌方不能探知我们的动向和计谋,没有兵员调动、粮草缺乏的忧虑;可以乘敌方空隙时进行袭击,这样没有劳民伤财。这是军队最紧迫的事务。

军队扎营对峙,要随机应变,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就能知道计谋的得失;试探进攻敌人,就能知道敌方的强弱所在。以弱小对付强大,就会使兵力劳顿而疲惫;以贫困对付富足,就会使军资匮乏而财力耗尽。所以,如果敌方安逸而我方劳累、敌方富足而我方贫乏时,就要采用这些策略。

然后我们派遣大批兵士磨砺武器,整装待发,再三加倍地用奖赏招募投降的人,广泛多方面地用计谋扰乱他们的军心。我们从敌人不料到的道路进军,乘他们没有戒备的时候,不到三年,左边右边前后夹击,敌人一定土崩瓦解,我们就可以得到成功了。过去汉朝历代常以匈奴为患,大臣谋士早晚辛苦劳累,穿上盔甲的将领就提出作战,穿宽袍大袖的老百姓都主张和亲。勇敢奋战的,都希望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敌人搏斗。现在大举进攻东吴,没有别的过失,只是过失在于求速战速决。按兵法说:使敌人屈服的不是打仗,夺取敌人城池的不是攻城。如果放弃必然取胜的道理而用百战百败的谋略,这实在是为国家担忧。

晋武帝时期,羊祜上表请求平定吴国,他说:先帝顺应天时,西平巴蜀,南和吴国结盟,使天下得以安息,百姓有乐安之心。而吴国背信弃义,使边境战事再起。大统虽然由天所授予,但功业必须由人力来完成。不一次大规模地扫灭,则百姓劳役就没有停止的时候。也是为了隆重先帝的功勋,实现无为而治的教化。所以尧有丹水之战,舜有苗的征伐,都以宁静宇宙、停息战争和大家。

蜀地平定之后,天下人都说吴国应当一并灭亡。自此以后十三年,周期为一周。平定的时期,又正在今天。议论者常说吴楚因有道而最后归服,无礼者则首先被征服,这只是诸侯之时罢了。当今天下统一,就不能与古代同日而语了。至于适应正确的议论,都是未应权势的产物,因此谋划虽然多,而决定是独断的。凡是因险阻得以生存的。如果力量不足以自固、强弱异势,那么聪明的人就不能出谋划策,而险阻也不能得以保持了。

蜀地,不是不险要,高山碰到云霓,深谷没有阳光,入则捆马吊车,出则仰攀高山才能通过。人们说一个勇士举起戟,千人都不敢对抗。但蜀国进兵之日,却没有被截断退路的忧虑,砍掉敌将的首级,拔掉敌军的旗帜,杀死敌军将士数万,他们乘胜席卷蜀地全境,径直打到成都、汉中各城,都安营扎寨栖息而不敢出战。并不是他们没有战心,而是力量不足不能对抗。到刘禅投降归服时,各个营堡的人都逃散了。现在长江、淮河流域的艰险,比不上剑阁;山高河深、道路险阻的险要,比不上岷山、汉水。孙皓残暴,超过刘禅;东吴、越国的困境,比蜀国更困苦。而大晋的兵士比以前多;物资储备和器械比以前丰富。现在不趁此机会平定吴国,却要阻挡精兵相守;征夫劳役,日夜不安,这样长此下去,国家必衰亡。应当趁此时机平定吴国,统一天下。现在如果率领梁州、益州的军队,水陆并进;荆州、楚州的兵众,进军长江沿岸的江陵;平定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扬、青、兖各州,进军秣陵;用鼓声疑兵之计,用多方面进攻来打乱他们的部署,用一国的军队来对抗全国的军队,他们地形分散,所要防备的地方太多。巴、汉的奇特部队,在他们没有防备的地方出击,一个地方被打败,全军就会动摇震撼。

 "吴国以江为国,没有内地,东西绵延数千里,靠藩篱自我防卫。敌人力量大,没有安宁的时候。孙皓放纵自己,随心所欲,对下属多有猜忌;许多大臣和重要的将领,已经不再信任自己。因此孙秀等人都因害怕被逼而投奔我们。我们在朝廷中有疑虑,士人在野外感到困顿,没有保全势力的计策和坚定不移的决心。在平常的日子里,还怀有去留两可的想法;当军队兵临城下之际,必然会有响应的人。最终我们也不能齐心协力,拼死抵抗,已经可以预见了。吴国的风俗是动作迅速,不能持久;弓箭、戟和楯,不如中原地区,只有水战是他们的长处。一旦进入他们的国土,长江就不再是他们的依靠,如果回师保卫城池,就会由长入短,而我们远离军队的进攻,人人都有勇敢作战的决心。吴国在他们的本土作战,有依靠城池的优势。这样,军队不需很长时间,必定可以取胜。"皇帝深深地采纳了他的建议。就命令王浚等人灭吴。统一全国后,书文统一,车轨一致。

(当时吴王孙皓有吞并晋国的野心,派陆抗担任荆州牧。晋国派羊祜与吴国对峙。羊祜增修德政,想感化吴国。吴国每次发动战争,必定约定日期而后开战,从不搞偷袭,如果战场抓获敌军将领,军正准备斩杀,羊祜就说:“这是尽节之臣。”哭泣着释放了他,亲自送他回家,并厚待他的家人,迎接祭奠的人也一定给厚礼送他回去。吴国的将领如果过来,就任凭他去留。如果要回吴国,就设宴送行。吴国的两个小儿在边境上玩耍,被羊祜的军队抓获,经过一个月。他们的父亲说他们已死,为之发丧。羊祜亲自慰劳供养他们,送他们回去。父亲感动于羊祜的恩德,率两个儿子来投降。于是陆抗每次对他的部众说:“羊祜专行仁义,我们专行暴虐,这是不战而自降服了。各自守住分界,不要贪图小利。”称赞说:“羊叔子即使乐毅、诸葛亮也不能超过他。”陆抗快死了,对吴王孙皓说:“西陵、建平是国家的西部屏障,处在上流,受敌两国。我父亲逊在西边时,陈述:西陵是国家的西门。如果有忧患,应当举全国之力争夺它。我愚蠢地认为,诸侯王年幼冲撞,没有掌握国家事务,乞求检阅全国军队,来辅佐疆埸。”

晋南征大将军羊祜来朝见皇帝,他秘密地陈述了讨伐吴国的计划。他让王浚在蜀地制造船只,这些船只的长度超过100步,船上还建造了城池、门和楼橹,船头画着怪兽,用来吓唬江神。每艘船可以容纳2000多人,人们可以在船上骑马往来。等船到了吴国,建平太守吾彦取了船上的流柿,送给吴王说:“晋国一定有攻打吴国的计划,应该增加建平的军队。如果建平的军队不增加,他们就不敢渡江。”吴王孙皓不听他的意见。吾彦竟然制造了铁锁链,上面刺了很多针,以此来阻断江道,防止晋国的水军进攻。王浚得知这个消息后,就制造了很多大筏子,把草捆在上面,让熟悉水性的人把它们放到江里,用竹筒把铁锁链夹住,于是他开始发动进攻。结果一切正如王浚所料,没有让吴国成为他们的后患。

太康元年,安东将军王浑攻击横江,很快便攻破了它。龙骧将军王浚攻克了建平和丹阳两座城池。杜预又派了600名轻装士兵,乘着竹筏子渡江,到达乐乡岸边,驻扎在巴山,插了很多旗帜,在山上点起烽火,出其不意地攻破了公安城。当各个将领都说百年的敌人难以全部战胜时,而且当时春雨正旺,战争难以持久,应该等到冬天再来大举进攻。杜预开导他们说:“以前乐毅凭借济西一战而一举兼并了强大的齐国。现在我们的军队士气高昂,就像破竹一样,过了几节之后,就会迎刃而解了!”杜预上表论述上述看法,皇上很赞同他的意见。吴国派遣张悌、沈莹渡江,沈莹对张悌说:“晋国在蜀地制造船只已经很久了,现在他们发动全国的力量,成千上万的水军一齐出发,和我们争夺上流的控制权。

晋国的舰队一定会到此处,我们应该养精蓄锐等待他们的到来。如果他们的水军一战而败,那么长江以西的地方就干净了,我们即使上面的人死了,也可以回来夺取。现在渡江迎战,胜利则不能保证,如果打败了,那就大局已定!”张悌不考虑这些话,就渡江过来,把全部人马摆开逼近晋军。晋军按兵不动,吴军因多次挑战而得不到交战,部队便骚动混乱起来。晋军乘机发动攻击,大败吴军。吴王孙皓就向王浚投降了。戍守的士兵有八万,他们乘坐船只奏着进军鼓,进了石头城。孙皓脱去上衣,让人反绑他的双手,拉着棺材向王浚投降。王浚烧掉棺材,对他行礼,封他做归命侯。

到晋惠帝平庸软弱,胡人扰乱中原,天子蒙受侮辱,逃到长江以南,当时天下再度分裂。战乱延续了五代,有三百多年。隋文帝即位后,开始谋求攻打陈朝。他曾经向高颎询问攻打陈朝的策略,高颎说:“江北气候寒冷,庄稼收成较晚;江南气候温暖,水田收成很早。估计他们的收获季节,悄悄地征集军队和马匹,声称要偷袭他们,他们必定会屯兵坚守,这足以废除他们的农时。他们聚集了军队,我们便解散,这样反复多次,他们就会习以为常。然后我们再集结军队,他们必定不相信我们的集结,犹豫不决之时,我们便可以渡过长江登陆作战,士兵的士气就会倍增。另外江南土地贫瘠,房屋大多为竹屋茅屋,所有的储藏物资都不在地下窖里,我们秘密派人顺风放火,等他们修好再烧,不出几年,他们的财力就会全部耗尽。”隋文帝采纳了高颎的计策,陈朝的百姓果然疲惫不堪。后来隋文帝发兵进攻陈朝,派薛道衡担任淮南道行台尚书,兼掌文书。当隋朝军队临江时,高颎召见薛道衡,夜里让他坐在帐幕下,向他询问:“这次进军能否平定江东?你试着说说。”薛道衡回答:“凡是要议论大事的成败,必须首先从至理上推断。禹贡所记述的九州,原本是君主的封域。后汉末期,群雄竞起,孙权兄弟就占据了吴楚之地。晋武帝爱好命运,不久就吞并了它;永嘉年间南迁,又重新分割。从那时以来,战争就没有停止过。‘否’和‘泰’是互相转化的规律,《周易》说‘江东偏安为王三百年,又与中国相合。’现在相隔的时日已经满了。从运数来说,应该能够攻克(陈朝)。自古以来有德的人昌盛,无德的人灭亡。自古以来兴衰更迭都是由此道理造成的。圣主身居高位实行恭俭的德政,为百姓担忧并使政治清平,而陈朝的君臣只是充数而已。”

杜淹想要开导太子,对他说:“梁朝有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叫施文庆,可以让他来参与政事。尚书令江总,只会作诗喝酒,不是经略之才。萧摩诃只是个蛮奴,只能算是个大将,只有一人的勇气罢了。我们有机会战胜他们。”杜淹接着说:“我们占有道义,并且强大;他们缺乏德行,并且弱小。估计他们的士兵人数不过十万人。西边从巫峡到东边到达大海,如果我们分散兵力,就会力量单薄;如果我们集中兵力,就会让对方顾此失彼。我们有机会战胜他们。”杜淹最后说:“席卷的迹象,非常明显。”杜淹一席话之后,太子豁然开朗,非常高兴地说:“你分析的成败非常清楚。我现在明白了。”于是发兵攻打陈国,俘虏了陈后主。这就是消灭陈国的情形。

议曰:过去三国时期,蜀国派遣宗预出使吴国。宗预对孙权说:“蜀国虽然与我国是邻国,但东西相依,吴国不能没有蜀国,蜀国也不能没有吴国。”孙盛评论说:“帝王的保障在于道义,只要道义树立了,虽小可变大;夏朝、商朝就是例子;如果依仗欺诈、暴力,虽然强可败;秦朝、项羽就是例子。何况依靠地理的优势而自守的城池,依靠山水险峻的牢固,而想与远隔万里的强国相互依赖呢!过去九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但秦国最终还是统一了六国;隗嚣、公孙述联合起来抵抗光武帝刘秀,但刘秀最终还是兼并了陇西和蜀中。九国之强、陇汉之大都不能相互救援,只能坐观被屠杀和覆灭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道德的基础不牢固,人心离散而不能统一。宗预说:‘吴国不能没有蜀国,蜀国也不能没有吴国。’有什么根据呢!由此看来,国家的根本在于道义。如果君主不修德,那么船上的人都会成为敌人。

自隋朝开皇十年庚戌岁灭陈,至今开元四年丙辰岁,凡一百二十六年,天下统一。《左传》说:“都城的城墙超过百雉,对国家来说是灾害。又说:都城四面五百里,是乱国的根源。”古代的诸侯国领土不超过百里,不封给山川林泽,不亲近夷狄,很有道理啊!为什么呢?贾谊说过:“我私下考察从前的事情,发现诸侯国中大抵是强国先反叛。淮阴王楚国最强,就最先反叛;韩信依靠匈奴又反叛;贯高利用赵国的力量又反叛;陈豨的军队精锐又反叛;彭越利用梁国的力量又反叛;黥布用淮南的力量又反叛;卢绾最弱最后反叛。长沙国仅有二万五千户,功绩少却最完整,势力弱却最忠诚。这不仅是各人性情不同,也是形势使然。从前令樊哙、郦商、绛侯、灌婴分别据有数十个城市而封为王,即使因犯罪被削为平民也不是很难;如果令韩信、彭越之类的人居于侯爵地位,即使至今还保存下来也不难。由此看来,那么天下的形势和道理也可明白了。想让各位诸侯王都忠心归附朝廷,那么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们像长沙王一样;想让臣子不遭杀身之祸,那么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们像樊哙、郦商等人一样;想让天下长治久安,那么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多封诸侯而削弱他们的力量。”从这些事实来看,如今专城的人,都拥有千里封地,有人民百姓,不仅仅是百里封地的规模;官吏凭才能而居位,不是肺腑之亲的亲属;吴国占据长江、湖泊,蜀国依靠天险屏障,不仅仅是利用山川林泽之利;跨州连郡的诸侯国,土地面积既广,又管辖许多地方,不仅仅是依靠城邑大小的利益。如果遇上万世的变故,出现七国之乱那样的灾祸,这是难以预料的,有国土的人不可以不明察呀!

【解读】

蜀国和吴国是历史上重要的两个国家,它们的兴衰与当时的政治风云和民众心态密切相关。

蜀国和吴国的兴起都是在天下大乱之时,利用天时和地利建立起自己的势力。然而,他们都没有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最终都被更强大的势力所吞并。

历史中,有些国家的兴衰与道义、德政和民心息息相关。一个国家如果能以德政来治理国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来统治,必然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并确立自己的地位。相反,如果一个国家只依靠诡计、暴力和政治阴谋,虽然暂时可以取得一时的胜利,但最终注定会走向失败。

在平定蜀国和吴国的过程中,智者们运用战略和计谋,选取合适的时机和地点进行进攻,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些战争的胜利并不是通过战斗和攻城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迎合人心、运用智慧以及德政施行来实现的。

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不仅仅需要运筹帷幄的智谋,还需要融入民心以及合理的治国理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928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92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46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86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9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7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3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86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10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06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75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55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93评论 3 32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7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3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63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