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偏差是人们脱离最大利益进行思考和行动背后的深层原因。大脑的思考模式形成自身既定模式,并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偏见、执念和错觉。
如何克服这些障碍?神经科学研究给予了相应的建议。首先了解大脑中的关键性化学物质(多巴胺、血清素、谷氨酸酯)如何产生反应的,再结合大脑运行过程中又是如何与周围环境发生作用的,最后展示出这些变化的可能性,根据自身特点从中提炼知识线索,构建更为完善的思想、行为体系。也就是因人而异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抛开这些科学层面烧脑的说法和学术概念。回到"反馈回路"这个具有实践指导作用的方向上来。
前面我们说过,反馈回路这个环节无法提升自身效能。就好比处于真空状态的静止物一样,除非有外力推动。元认知就是提升反馈回路效能的最大内部力量。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心理学中的问题解决技术就是一种以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事件本身的技术。当我们对思维过程和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反思时,就是使用元认知。
元认知是人人都有的能力吗?回答是肯定的。但是为何会出现受制于他人的不平等情况呢。源于元认知能力是需要开启并不断训练的。
日常生活中,冥想和各种专注力的训练时提升元认知能力的好方法。还有种很简单的技巧,就是关注呼吸。把注意力放在一呼一吸之间。
看似简单的练习也需要长期持续的刻意练习。否则只知而不行,同样也是过不好这一生的,受制于人自然也就很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