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正宪扇》读后感

《书正宪扇》这篇短文是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与“致良知”思想在个人修养上的集中体现,可以看作一个严谨的论证结构。


一、核心论点:万恶“傲”为首,百善“谦”为基


王阳明开宗明义,将“傲”置于诸多恶行的根源位置,并相应地抬升“谦”的根本性地位。


二、对“傲”的深刻批判


1. “傲”之本质:在心学体系中,“傲”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傲慢,更是内心“良知”被蒙蔽的状态。它是“心中之贼”之一,使人自以为是,关闭了自我反省与进步的大门。

2. “傲”之危害:

  · 败坏德行:如您所指出的,直接导致不孝、不悌、不忠等核心伦理道德的丧失。

  · 阻碍成长:一个傲慢的人无法看到自身不足,也听不进他人劝诫,从而停滞不前。

  · 历史镜鉴:用象(舜的恶弟)、丹朱(尧的不肖子)等历史人物的悲剧,警示“傲”足以让人身败名裂,堕入恶道。


三、对“谦”的积极建构


1. “谦”之内涵:王阳明所倡导的“谦”是内外兼修的功夫。

  · 对内:“内心恭敬,撙节退让”。即发自内心的自我约束、反省和谦让,是“正心”的功夫。

  · 对外:“外貌卑逊”。即行为举止上的谦和与礼貌,是“修身”的表现。

2. “谦”之效用:

  · 进德之基:是践行孝、悌、忠等美德的心理基础。

  · 成圣之道:将“谦”提升到成就尧舜那样圣人人格的根本途径,赋予了其至高无上的价值。


四、背景与载体:家训中的深意


· 形式:书写于扇面。扇子是日常随身之物,这意味着这条训诫不是束之高阁的教条,而是需要时时观照、处处践行的准则,深刻体现了心学“事上磨练”的思想。

· 对象:写给儿子王正宪。这赋予了文本双重性质:

  1. 殷切的父爱:一位父亲对后代最根本、最深沉的人生指引。

  2. 严肃的家训:作为心学宗师的继承人,王阳明对正宪的品德提出了极高要求,以防其因家世而滋生傲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书正宪扇,这篇文章时,深深的触动了我,从心态上我也觉的自己有所改变,我在想:先生留给儿子的肯定是他的人生经验教训。...
    W大魏阅读 10,157评论 1 0
  • 12月5日感悟 本周开始学习阳明先生的《书正宪扇》。 《书正宪扇》是阳明先生写给儿子的一篇文章,并且他让儿子把这篇...
    a燕语素心阅读 10,727评论 0 0
  • 本周阳明心学学习《书正宪扇》,这是王阳明先给儿子的一篇小文,他让儿子誊写在扇子上,时刻提醒自己,可见这篇文章的重要...
    夏说心语阅读 7,659评论 0 1
  • 《王阳阳全集》第八卷《文录五》 17, 书正宪xiàn扇 乙酉 原文:嘉靖四年(1525) 今人 病痛,大段 只是...
    王嵘读书阅读 4,342评论 0 1
  • 知行合一3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家训、家书、家规。 家训: 勤读书,读好书~ 真正的好书,都是历经大浪淘沙方能留下的那...
    芒果纯阅读 8,046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