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玩游戏的时候,他在做什么?
流行的回答是“寂寞”。 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表明,游戏之所以会上瘾,是因为它满足了人的心理需要。 无论是寂寞论还是内心理论,从根本上说,电子游戏是loser的天堂。
我不这么认为。 我尊敬那些游戏依赖症的人。 他们忠于游戏,有约定感。
玩游戏有三个领域。 第一个领域很有趣。
之所以感觉一个游戏很有趣,是因为玩家可以特别真实地“工作”。《魔兽世界》有“做你没有做过的事”的宣传口号。 我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机会拿起斧头和人砍。 也没有使用过魔法。 也没有乘着大鸟在天上飞过。 没有指挥过军队,也没有毁灭过别人的国家。 事实上,我也没有成为过英雄。 在游戏里,我能做这些事,好像做了个好梦。
但是,这种超现实感只能暂时吸引玩家。 不管多好看的电影,每天看也没意思。 因此,整天不无聊杀怪的游戏也有“随机”的诀窍。
在杀死怪物之前,我不知道会掉下什么。 虽然很多情况下是一点钱,但有可能。 它会掉落精良史诗级的装备。 人们沉迷于这种随机性而喜爱它,容易打赌是人类的本能。
沉浸在第一境界的玩家很开心,但是他们真的不理解游戏。 这样边界的玩家就像在海边玩的孩子,他们偶尔会被一些漂亮的贝壳所吸引,但完全无法享受游戏世界的大海。
真正喜欢游戏的人玩游戏的时候未必总是轻松愉快。 他们有时甚至很拼命。 因为他们知道不辛苦就永远到不了山顶。
第二个境界是追求成就感。
为什么会有人为了凑齐装备而多次打磨复制品? 为什么有人只为了“赚钱”而在一个地方杀怪,为了那种纯粹低端的体力劳动而不惜被嘲笑呢?
因为有两件事只存在于游戏中。 1、“世上有正义,付出必有回报”二、这个回报是即时的。
战胜后,经验值很快上升,战利品很快就会到手。 这个规则看起来很简单,但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少见。 即时回报会给工作的人正面的反馈,让他更能继续工作。 这个正向反馈一旦得到执行,只有人类的生理极限才能限制工作强度。 我看到一位政府工作人员上班喝茶看报,商人之所以在工资低的情况下拼命加班,是因为那个商人的一切动向很快就会转化为收益。 即时正反馈是游戏依赖症的动力学。
第三个边界是体育和科学。
进入这个境界的玩家不是“玩”游戏,而是“训练”,甚至是“研究”游戏。 他们不再为升级、获取装备等而兴奋,他们追求的是技艺。几年前玩《魔兽世界》的时候,我看到了很多这样的玩家写的技术文章。 他们对升级后的技能修正很敏感,正在尝试和练习作战中最有效的进攻方向和步法。 为了弄清楚游戏制作公司拒绝公布的详细情况,例如“威胁值”的计算公式,他们本着搞科学研究的精神进行研究,把发现写成论文。
达到这个境界的玩家把游戏变成了体育,甚至是科学研究。 他们重复着某个单机游戏的同一张地图,很无聊。 因为他们追求的不是简单的快感,而是更高的技术水平,更是艺术。
玩游戏没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自由地玩的话,只能体验小小的喜悦。
如果被即时正反馈系统俘获,就会得到更大的乐趣(或者痛苦)。
只有将游戏作为艺术来追求,才能成为游戏界老虎伍兹和矩阵的尼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