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8日,周二,晴
一大早天放晴了,天蓝得像绒丝布,清远高扬,冬日的艳阳照耀着北岸雪山,也照耀着平坦的列治文。
我一早从列治文出发,开车前往温哥华市中心工作。
列治文是华人聚居的城市,华人常住人口占整个城市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不仅如此,列治文有超过两千家中式餐馆或食铺,有各色中国超市,吸引了来自大温哥华地区其他城市的华人前来购物,吃饭以及娱乐活动。华人人口密集度可想而知。
一路开车,我观察到路上戴口罩的行人不多,仿佛与往日无二样。
跨过一座桥,来到温哥华市,沿着格兰维尔大道一直往市中心开去,也没见走在路上的行人有几个戴口罩的。
来到市中心,所谓downtown, 更没见到一个戴口罩的行人。这让原本很犹豫想戴口罩去工作但最终没戴的我很放松,一下觉得,温哥华还是往日那个温哥华,即便是今天早上本省卫生厅官员出来证实,第一例确诊患有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被证实出现在卑诗省。
昨日多伦多已经确诊了两例。第一例是一名刚从中国飞回多伦多的男子,第二例是该名男子的妻子。两人已被送院治疗。
今早,卑诗省卫生厅官员Bonnie Henry 女士向公众提供了非常少的信息,如下:
1.该名男子四十来岁;
2.经常飞往中国
3.本省人士
4.该名男子已经确诊并自行在家隔离。
消息一出来,本地华人人心惶惶,出于隐私保护,没有透露该男子具体居住城市,比如温哥华?还是列治文?只是模糊地使用“本省”字眼。
甚至没明确说明是否华人。只是说该名男子,本地居民,定期出差中国,近期去过武汉。
再者,并未说明该男子何时乘坐哪个航空公司航班抵达温哥华,只说是上周。
最后,也是最令人惶恐的是,他居然目前只是在家自行隔离。难道受感染的病人不应该送医院救治且专业隔离吗?
卫生厅的解释是,该名男子乘坐飞机回到本地,24小时后出现了相关症状,在家自我隔离,接触的主要是家庭成员,他因为担心所以没有出门,致电诊所进行评估,于26日进行病毒检测,27日晚由官方检测机构实验室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目前该名男子状况良好,无需住院治疗。
消息一出来,大家更是掀起了新一轮的采购热潮。
各个主要城市的药房,商店的医用口罩已经被抢购一空,有些药房还贴出了中文的“售磬”标示。就连比较昂贵的3M专业口罩也都卖完。除了口罩,专业的洗手液,酒精,清洁剂也成了畅销品,供不应求。不少商店里与消毒,清洁有关的产品都被抢购一空。
列治文百家店商场里排队买口罩的人龙需要等候超过两小时。
平日里本地人如果在街上看到有人戴口罩,本能反应是以为戴口罩的人生病了,不想把细菌传染给别人。而现在抢购口罩的人群,通常是因为害怕有病菌从而被传染才戴起口罩来,其实本身并无生病。看来两种文化对戴口罩的理解还有不同之处。
我走在温哥华市中心街头,特地周围观察,居然没有看到一个戴口罩的人!无论是什么族裔的人都没有。街头行色匆匆的人群同往日无异,没有戴口罩的我沉浸其中,没有半点戴口罩的欲望。
办完事回列治文的路上,给远在广西老家的妈妈打了一个电话,聊聊家常,嘱咐她和爸爸不要出门,如果实在需要出门,一定记得戴口罩!她反问我,那你戴口罩了吗?我说没有。她继续问,为什么不戴?我说,想不起来。她便继续嘱咐,一定要记得戴口罩,防患于未然。我说刚在在温哥华街头没看到戴口罩的人。她说做好防范总不是坏事。我说前几天一直在休息,好像身体在同病菌作斗争,今天起床上班没什么事。她一再叮嘱我要小心。
办完事回到家,刚躺在沙发上想休息,妹妹打来电话,语气很急。
“姐,你病了吗?感冒了吗?妈妈说你已经休息几天了?要紧吗?我给你送口罩过去吧。”
我笑了,妈妈还是那个妈妈,万里之外牵肠挂肚。
“没有啦,就是好好休息了几天,的确有点头晕,很想睡觉,可能是准备要感冒的前兆,没事了,今天已经出门办事了。别担心。”
“姐,你知道么?刚才下班路上,先后碰到两个外籍女子拦住我,问我同一个问题:口罩在哪里买的?她们买不到,正发愁呢。”
啊?居然还有这事!现在连本地人都开始担忧了?
以上便是我充实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