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中有两个很好的数学老师,说来也巧,一位名字里带竹,一位带梅。
竹老师个子不大,微胖还白。鼻孔略微向上,戴眼镜但鼻梁有点塌,所以眼镜总是在眼睛下面。时不时扶一下,一定是拇指和食指捏住眼镜框上移。夏天总穿纯色的半袖,灰色或者灰绿,前胸后背讲课的时候洇出一团水渍。讲课节奏很平衡,在讲话的间隙抽时间抹一把汗。
竹老师照例是教高三班的,因为有些资历尚浅,能力稍逊的老师是不会被提到高三教研室的。有时候上课,提到某个公式或某种解题方法,学生们一脸茫然,便恨铁不成钢:这-怎么可能-没讲过。不要说没讲过,是你们没有听。前半句很慢,一句话拆成三瓣讲,很是生气。后半句又很快。然后没有办法,便又重讲一遍。我所以敬佩他,是老师看起来不苟言笑,对学生也不像其他老师能打成一片,但“教书育人”四字,我觉得做得极好。对教学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对学生的问题和生活上的困惑也是竭尽所能。我高考报志愿,回学校找老师过遍眼。竹老师对志愿填报有些研究,帮着我又重新排了顺序。后来大一放暑假我回母校看老师,问起竹老师,被告知他申请从高一开始带学生了,现在还不在学校。想来也是被一群半路接手,不知深浅的学生给气着了。后来我看汪曾祺老先生写一位叫高鹏的老师,“别人教过的学生,让他来教,如垦生荒。重头来起,事倍功半。教书教人,要了解学生,知己知彼”,“他要看着守着他的学生,看到他是不是一月有一月的进步,一年有一年的进步”。我很喜欢这段,想起竹老师,他或许也这么想,写给他。
梅老师就很温和,因为身体原因讲话不能大声,上课都带着麦。不发脾气,但同学们没有一个上数学课不认真。如果上课打瞌睡,一般不会叫你,在下课的时候很温柔地说一句:某某某,下节课站到后面去。
两位老师是对每位同学一视同仁的,只看品学,不问家庭。不会因为成绩差些就轻看你,也不因为家境好些就另眼相待。对成绩好的也不过是讲课的时候多提点,我是很喜欢这样的。学得好的科目老师拉着你的手千叮万嘱,学得不好就要受白眼和冷嘲热讽,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态度,前者教人别扭,后者使人灰心,都不好。
初中有位英语老师,我很尊敬她。班里有几个男孩子,成绩差一些,已然初三了,多数老师都放任自流,他们自己也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上课睡觉,玩手机。倒不顽劣,也不捣乱。班主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这位英语老师并不。如果看到有人不学习,就在自习课上叫上来,在讲台上督促他们学一点。班上有位同学,英语着实是差,可能也没什么兴趣,但作文不错,老师就叫他写作文,也算是学点东西。想来应该是到最后也没有放弃那些所谓“差生”的老师。
初一语文老师一次点评作文,一位同学基本上是在考场上默写了一篇,被老师当做范文来讲。班上有个很优秀的姑娘,站起来说老师,这位同学的作文是抄的。我至今记得老师那段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人家背了考场上用到了就能打高分,你们平时也可以背背。我当时不知道怎么说,但现在无数次想声援那个姑娘。老师,那位同学的作文,已经不是单纯的借鉴了,把原文照搬过来叫做抄袭,十分可耻。学生们想走捷径,觉得抄袭方便,但身为老师,不应该助长这种风气,要把学生引到正路上来。现在网络上各种抄袭之风盛行,抄梗抄原文,居然也屡禁不止,打官司也前路坎坷。想起我们的老师到底在传授给学生一种怎样的人生观,不寒而栗。
我永远记得一位老师,总在换衣服,长得很漂亮。山西省挖煤,班里有一拨同学家里是煤老板。那位老师对这些同学很是客气,因为家长会给钱。一些家境不好的同学她就淡漠的多。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呢?
“因管教违纪学生,高三班主任被家长带人暴打”,“老师把学生成绩发到家长群里引起部分家长不满”,学生打老师,老师打学生,也有老师以身救学生,毕业老师送别学生哭成泪人的新闻。网络上总有这样的新闻提醒我们审视现在的师生关系。我很庆幸我有一些很好的老师,他们于我的影响总在提醒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也明白各行各业都不能尽善尽美,总有些人或是德行,或是技术约束他不能做得更好。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有人快,人有快则法度废。学习尊师重道,家长和社会在给孩子传递一种怎样的价值观尤为重要。师道既尊,学风自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