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自尊、自信、勇敢、乐观、向上的孩子,这是许多家长梦想孩子拥有的性格。可看看自己的孩子,有几个是这样的呢?有的学习优秀,但极端自私;有的乐观向上,但畏惧探索;有的积极进取,但胆小怯懦......有什么方法能使孩子拥有全面的优良性格吗?答案在书中。
“他们有尊严,守纪律,举止得体,热爱学习!有良好的控制行为和情感能力,自信,善于思考。他们没有恐惧,不一味顺从,没有过多幻想,不迷恋玩具,不说谎······”这是本书作者给我们叙述的正常孩子的模样。本书作者是玛利亚·蒙台梭利,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她创立的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蒙台梭利毕其一生献身于儿童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
蒙台梭利说“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她认为孩子在3岁以前学习的信息量是今后人生学习的信息量的总和。我们从古就有“一岁看大,三岁看老”观点,认为孩子在5岁以前基本上性格已经定型。在这点上中西方是有共鸣的。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当初这孩子4岁就知道让梨,将来一定适合当思想家。可他的家长没看出来,硬是让他读书走仕途,结果他那耿直的性格在官场没法混,最后让曹操给杀害了。试想,如果孔融的家长能够发现孩子独特的优点和个性,不一味让孩子从众去“当官”的话,孔融流传到现在的不止是“让梨”这个故事吧。
“儿童的精神生命是独立于、优先于和激发所有外部活动的。”果果的妈妈就十分的明智,她发现宝贝女儿果果从小就志向远大,在一次出国旅游后更坚定了到国外去读书的信念。亲戚们都认为这是非分之想,因为果果的家庭就是普通的工薪家庭,出国读书那得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果果妈力排众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得先说服了果果爸,在他俩齐心合力的努力下,终于帮助果果实现了愿望。如今果果接受的是那种开放式的教育,拥有阳光灿烂、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对孩子的产生的影响也会有变化。这将影响到她整个的人生。如今果果正在米国备考常青藤盟校呢,对此教授她的老师表示“大有希望”。
同样是作为家长,果果妈能有这样的眼界和魄力是难能可贵的。及时发现孩子的愿望并帮助她努力实现,这种顺势而为的做法,受益的不只是孩子,还有她的家庭和国家。
《童年的秘密》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
在我们身边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强强特别喜欢唱歌,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在学校举行的活动中总能脱颖而出。而他的父母认为这是“不务正业”的表现,一到家就督促他学习,不但没收了手机,还藏起了电脑,致使强强一回家就进入到了无声的世界,憋闷异常的孩子在高一时终于选择了离家出走!强强的父母千寻万觅才在北京一酒吧中找到他。看着疲惫不堪的父母,强强答应回去,但前提是回去后能允许他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不会强迫他只是学习。强强的父母直到这时才明白,孩子能在父母身边开心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别用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享受快乐的权利。
婴儿从只知吃喝、哭闹的时期成长为有自己思想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特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作为家长了解并掌握这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孩子在这个特殊阶段的4个重要特征:
1.敏感期:孩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认识和感知这个世界,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充分利用自己的方式(抓、啃等动作)来探索和学习,不要加以干涉。因为这个时期具有阶段性,错过了,孩子对世界探索和学习的能力就会减弱或者消失。
好多父母会以不卫生为理由抢夺孩子手中的东西,有的甚至当孩子将东西放到嘴里就会打他几下,为的是使其改掉“恶习”。殊不知这是剥夺他们养成学习和探索习惯最有效的方式。
2.孩子特别重视外部秩序:孩子对他们生活环境的外部秩序特别敏感,井然有序的秩序会带给他们安全感,这个环境下的孩子温顺,听话,不爱哭闹;相反杂乱无章的秩序会是他们焦躁不安,孩子时常用哭闹、耍气,甚至是生病来表现自己的态度。对于这点,是可以理解的。就像我们到了一个新环境,也是会经历很不适应的时期,所谓的“水土不服”。儿童比大人更敏感,敏感到桌子上放了一把没见过的雨伞也会生气的地步。由此而知,当父母的如果期望孩子性格沉着、温顺,就请将生活的环境收拾得妥妥当当的,没想到培养孩子好性格的方法会如此简单。
3.身体的内部定向:孩子能感知自己体位的舒适度,看护者随意打乱其的姿势,他们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哭、闹、生病)进行抗议。当孩子自己在一定的空间内随意运动时,他们会感到很舒适,因为那样他们会遵从了自己内部的秩序感。
4.孩子智力的发展是通过自己的方式发展的。孩子在对外部世界进行探索和学习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家长对此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他们在不断得重复,等待他们的认知过程逐渐完善,自然而然的形成,不要将成人的观点强加于孩子身上,避免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
家长用爱的名义阻止孩子智力和行为的自然发展,打破了他们发展的自然节奏,孩子会为此放弃对外界事物的探索和学习,这就是“笨孩子”和“聪明孩子”的由来。
蒙台梭利说: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实现。所以家长应尊重孩子的天性,任其顺势发展,因为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健康的首要因素。
切忌给孩子很多的玩具,孩子会为此失去专注的能力,精力不集中做事涣散。对孩子过早、过度的培养,“欲速而不达”就是这个道理。对孩子性格和品德的培养才是教育孩子的重中之重!
一位德国人和一位中国人在河边散步,看到有个孩子在钓鱼,孩子身边还有一个空鱼竿,德国人上前询问“怎么有两个鱼竿?”孩子回答说同来的朋友去上厕所了;大人又问带尺子了没有(德国规定对钓上来的鱼必须进行测量,不符合规定尺寸的要放回去)。孩子说带了。同行的中国人对此很是不解,问他问什么管这么多?“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孩子是德国的未来,我们每个德国人都有责任随时随地得进行教育”。德国重视培养每一名孩子的性格和品德。
“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得他的行动不仅仅因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应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个人无法达到这个目的,他就不能获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种人物角色的统一。”
通过读这本书,解开了我心中曾经的疑惑。原来家长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家长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先提高自己,看来多看书看好书还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