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史,最早接触到的原典书籍是《爱的艺术》这本关于爱的书籍。这本书影响了我对爱情的看法,也影响了我的择偶观。
书中不少理论奠定了我关于爱的认知。比如:
爱的本质在于"给予"。给予是富有的表现。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传递的是价值感,是关心,是责任,是尊重和了解,而这几点就是爱的重要特点。这让我在长大后面对两性关系的时候,我更加独立而自主,不会那么容易把自己置身于“被害者角色”,总在索取,一旦对方没有陪伴到自己或没有在节日给自己送礼物,就非常地不开心,甚至责怪,久而久之,就会陷入爱的死胡同。而爱的本质在于“给予”,让我更大度,更能付出,有更有幸福感。
爱是关心。对爱的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要为某物而"劳作","促使某物成长',是一种主观努力,是选择,是态度,也是能力。这不仅体现在两性之爱的爱情中,也典型地体现在亲子之爱中。若不能表现关心,试问怎么表达爱?
爱是责任。是出于一种完全自愿的行动,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表达或未表达出来的要求的满足。结婚后对家庭的责任的承担,赡养父母关心父母,对孩子学习与身体的关怀。爱是尊重。没有尊重的爱是支配和占有,是控制。尊重就是按照其本来面目去发现一个人的个性。我的大学室友爱上了一个男生,那个男生对她颐指气使,一点都不尊重,PUA的爱情不会长久,当时我就劝她远离那个男生,后来事实证明那个男生有心理疾患,好在她及时远离了他,因为那种控制不是真爱。
爱是自由之子。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的爱。这在过去让我更多地给予我朋友、爱人以自由和相信,现在做了妈妈之后,我对孩子的精神主要给予丰盈和自由,以讲道理和规范为主,很少严厉地控制他。作为老师,我在课堂上的对话,很明显对学生多了尊重和自由。
爱是一种能力,一种精神力量。如果真正爱一个人,就会爱所有人,爱这个世界,爱生活。他可以说,"我因为爱你而爱每个人,我通过爱你而爱这个世界,我由于你而爱我自己"。这和纪伯伦的观点相似。这也让我在很多时候回到自己为中心,让我自己稳定稳固下来,而周围的一切往往也随之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