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我想《不二情书》应该是想演绎一个这样的故事。
电影里,在澳门赌城混活的娇姐,和在洛杉矶当房地产经纪的大牛,因偶然的机遇开始通信。隔着太平洋的两座城、一男一女、通信,作者应该是想借此致敬电影中常提及的那本《查令十字街84号》中的海莲和弗兰克。可惜的是,我不认为海莲和弗兰克之间是爱情,更不认为焦娇和罗大牛之间是爱情。
先说《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在纽约居住的编剧海莲·汉芙因为受够了美国那些印刷差、价格贵的书,向英国一家旧书店买书。从此开始了她和旧书店的佛兰克以及其他相关的人长达二十年的通信。《查令十字街84号》便是记录他们书信内容的一本书。来往信件内容很简单,大多是海莲在表达她对某本书的兴趣,对收到珍本的喜爱,对某些寄来的书的厌恶;而佛兰克则颇为正式地回复她的需求,还有感谢她给所有店员寄来的肉和鸡蛋。
浪漫是所有爱好文学人的通病。很多读者以及后来《查令十字街84号》电影的编剧将海莲和佛兰克的故事演绎为一段爱情故事。其实,海莲和佛兰克之间更多的是“士为知己者死”。对书共同的爱好,让佛兰克不辞劳苦地为海莲寻找合适她的版本,让海莲全盘信任佛兰克去选择书,三番四次给书店店员们寄去他们急需的肉和鸡蛋。在他们的信中溢满的是对书的喜爱,旧时代人情的温暖。正因为如此,这本书才会被成为“爱书人的圣经”吧。
说回电影,各自在大城市奋斗的两人,各自有着故事的两人,在他们的信中更多的是孤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挣扎,不知不觉中放弃了思考未来。尘封的情感对着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时得以苏醒。与其说是情愫,不如说那是灵魂的互相慰藉。说到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海莲和佛兰克二十年才那么几十封信,真是“书信很远”,而焦娇和大牛在拉斯维加斯那一段,信应该都没到彼此手中的,那么那些旁白是自言自语,还是幻想中的交流。书信的美妙在那一段消失殆尽,不得不说那是一个bug。
这部电影里面真正演绎那个“车马慢、书信远”年代的爱情的,是那一对老夫妇。会念诗弄墨的爷爷和不识字的奶奶,在那个年代想来是“父母之言”结合的夫妇。在那个动荡不已的年代,颠簸辗转到美国,不会英语的两人到底经历了多少才将孩子养育成才的呢?曾经的沧桑在他们身上看不见,爷爷带着旧时代男人特有的固执,却会在奶奶哭的时候笨拙地安慰,而奶奶呢,眉眼举动中全是对爷爷的关心,两人之间的互动与默契又萌又甜。人有时候真的很奇怪,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时候,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一遇到问题就想着用分开解决;而在无法自由选择的时候,反而能安下心来过日子。
每个人对爱情都会有不一样的解读。在我看来,懂你的人是知己,即便是隔了三秋,偶尔小聚,还是能感受到精神上的契合。而爱情呢,也许不懂你的全部,但欣赏你热爱的东西,了解你的习惯,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相守。百看不厌,久处不腻,走到最后或许还会贪心地觉得这辈子还不够,下辈子也想在一起。
P.S这部电影虽捆绑《北京遇上西雅图》,却和前作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坚持只称作《不二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