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的修养,善则归君,过则归己。
原文。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之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熟不知礼?”巫马期已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子。”
意思是:陈司败问孔子,鲁昭公知礼吗?孔子说知礼,孔子就走了。你们的老师是不是君子吗?他有没有偏私呢?那鲁昭公娶了鲁国同姓的女子,叫吴孟子,这都叫知礼的话,那还有什么人是不知道礼呢?
华杉老师。分了三个句话来讲,第一,吴国公主为何与鲁昭公同姓。因为周太王有三个孩子,一个叫泰伯,仲雍还有季历。季历是老三,但季历先结婚早,他生了儿子叫子昌,大王非常喜欢这个孙子,就想传位给季历,再传给子昌,于是大哥和二哥就以采药为名,离家出走,一直走到国人找不到的地方,把当地的野人组织起来,创建了吴国。
第二、为什么要讨论鲁昭公是否直立呢?因为如果是礼仪之邦,周礼又正宗,鲁昭公颇有威严,有知礼之名。
第三、孔子对陈司败的回答,和对巫马期的回应。孔子知道陈思败的意思,孔子不愿意说自己国君不知道礼。既尊重了鲁昭公又回答陈思败,他心里在想你明知故问。所以孔子说:“哎呀,我真是幸运呀,我一有错就有人给我指出来。”所以就有了善则归君,过则归己,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