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第一批00后就要高考了,今天早上刷微博还看到河南洛阳和商水的高三学生通过撕书、撒试卷缓解压力的新闻。
饱受试卷压迫的高三党们终于要获得解脱了,而作为95后大三老油条的我,却很羡慕他们被试卷压迫的日子。
记得以前高三,大家学得疲累,课间瘫死在桌上时,班主任就用“大家现在辛苦一时,到大学就自由了”这句话来激励我们。
我现在自由了是没错,但是却并不快乐。
因为经历的一些困境让我意识到,和大学相比,高中埋头读书考试才是一件最简单的事。
困境1:漫长的迷茫期
这种迷茫其实从考完高考英语的那一刻就已经有所预兆。
那天我出了考场,一路恍惚地回到学校,看到那个储存了我三年喜怒哀乐的地方,一瞬间变得轮廓模糊,就像三棱镜折射的虚象。
上了大学后,这种迷茫的感觉更甚。
尽管知道老师的教参十几年不变,与社会脱轨,完全没有动力学下去,但又不知道该干什么。
在寝室刷综艺打王者,一边有负罪感,一边又死性不改。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怀疑自己的未来,不知道将来自己是在森马里卖衣服,还是在办公室里写稿。
看到别人努力挑灯看书考四六级教师资格证,自己也挑灯看书考四六级教师资格证。一边迷茫,一边模仿别人,时刻害怕被同伴抛弃。
不止我,身边的大学生都有这种情况。
就拿同班的小G来说,大一下的时候他就聊起过迷茫的话题:“我们寝室天天打游戏睡觉,我不打游戏又没有什么爱好,感觉好无聊。”
我问他“你将来想要做什么?”
他回我“看呗。走一步算一步。”
直到现在他还没找到自己的目标。
因为缺乏目标而迷茫,这是很多大学生迷茫的原因,当然其背后还有应试思维的问题。
如果说高考前的人生是有终点的马拉松,努力超过别人跑到终点就行。
那么大学就是一场DIY,对方丢给你一堆材料,说没有图纸,你看着捏吧。后者远比前者更有难度。
困境2:与理想相悖的不公现实
高考虽然还有不少瑕疵,但确实是目前最公平透明的选拔考试,只要你有实力,你可以选211、985。
而进入大学后,就没有那么多公平的条件了,或者说,以前没看到的不公现象现在撕开表皮变得更清晰。
大一时,我室友加入了校学生会的策划部,被安排做万圣节策划的负责人,于是她为了这事足足熬了一个月的夜。
每天找人开会改策划,大姨妈都延迟了一周,最后换得了万圣节活动的大成功。
结果评奖升部长的时候,她一个奖都没有,反而平常没有做什么事,但是特别讨部长喜欢的一个女生不费力地得了最佳干部。
她私下找部长聊,部长反问她“你有什么资格?”
真是讽刺。
不仅学生会如此,各种校内比赛也是如此。校园十佳歌手比赛,第三名唱歌跑调,硬生生被艺术团评委老师说音色特别,强行留下。不为别的,就因为是自己团里的孩子。
人情和实力之间,结果总是向人情倾斜。
正在准备考研的朋友,告诉我连考研也有不公,12年、16年考研出现直接泄题,18年也爆出考研泄题的新闻,报个1万6的考研班,政治只用背5题。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做了个著名的实验,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电击。
多次实验后,它形成了习惯,把笼门打开,狗不但不逃反而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
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而遭受各种不公后的我们,就存在这种习得性无助,通过后天学习形成一种对现实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困境3:风险更高的人生选择
高考你知道有标准答案,就算是灵活性最强的语文,也有答案范围和基本的评分标准。
而大学后,你会面临很多选择,早早实习还是静心读书?毕业后考研还是工作?
并且每一次选择都没有回头再来的机会,同时还要经受高风险低收益的考验。你埋头走下去,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后悔。
我曾经向已经工作的学长,询问他考研的意见,他说:“我从大一就开始翘课,在外面实习做摄影,几乎没有什么校园时光,现在更没什么学习的时间。
后来,越来越多样的工作内容让我看到自己能力、知识的局限,如果重来一次的话,我会选择好好学习,尝试考研,争取一个更高的平台。”
但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另外,不管是学长的意见,还是老师的意见,最终选择的人是你,承受风险的也是你。
最后。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感觉大学比高中难过多了?
其实迷茫、不公、人生选择这些都是我们从大学过渡到社会必须要经历和接受的现实。
没人能说清到底怎么办,难道真的回去高考?不可能的,逃避不是办法。
布莱尼茨说,现实世界是上帝在众多可能世界中所选择的一个最好的世界。
虽然现在它还没达到我们想象中的好,但是我们带着希望走下去,做好自己,也许它就会变得更好一点呢?
你在大学遭遇过哪些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