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棒棒
写于:20240311
正文
昨天晚上看了一个李连杰的访谈,很受启发,他是我很喜欢的武打明星,我从小很喜欢武打,长大之后特别爱看金庸,现在人到中年喜欢王度庐,然后我决定开始做真实的自己,我今天在搞自己的简历,一份不注水的,完全真实的简历,稍后会放出来,我已经厌倦了在面试当中极度的担忧谎言被戳破,我知道这样做会让我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那么就让我成为牺牲品吧,这个求职市场需要真诚,我也希望广大的企业家能够真诚起来,毕竟世界上还有很多东西比金钱要更重要,更值得,由我开始呼吁,不在简历里注水,敢于直面壮烈的职业人生,我把这个行动(行为艺术)叫做 “纯净简历行动”,不多说开始今天的写作吧 。
回到 2010 年的那个春夏交际的时候,那个时候柳絮还没开始飘呢,我就开始投简历了,不过我的求职生涯和别人的不太一样,因为我一直喜欢钻研技术,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有一种嗅觉,那就是哪的技术高手多,我就能找到哪。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班的很多学生,都在通过智联招聘进行投递简历,那个年代没有 BOSS招聘,同时代的 58 同城貌似只有家政之类的工作,没有适合我们的渠道。由于没有机会参加校招,我们也只能硬着头皮参加社招,我认为老师们没有起到相应的帮助学生就业的责任,没有校招对我们这样的学生来说太吃亏了,同时因为学历上的弱势,如果不是赶上了互联网的风口,那么将更是如履薄冰,我认为企业应该把校招组织的更具有现实意义,不要搞那种特别虚的,光让你投简历,根本没人看,太伤心了,我希望企业能把招聘做实在,为我们的经济发展付诸责任,为实现梦想打下基础。
同学们都去智联招聘了,我那个时候也是骄傲,就混迹了很多大佬圈子(水木社区,天涯,各种论坛,还有邮件列表),其实就是邮件列表,还有论坛,比如我加入了最早的 Python China 的社区,还有个叫 “华蟒” 的邮件列表,我还进入了各种比如 Linux Kernel 之类的顶级开源软件的开发列表,因为要做优秀的开发者,追逐最新的研发进展,是一个必备的技能。
那个年代很多大佬都在邮件列表发布招聘信息,尤其是创业公司,他们不太喜欢用智联招聘等平台,因为人群的特殊性,创业公司需要 “技术极客”,而不是 “企业程序员”,虽然都可以说是程序员,但是两类人是不同的。
不过很难说,两类人到底哪不同呢,我想大概就是,技术极客是兴趣驱动的,即他会觉得这个东西很有意思,而企业程序员大部分是兴趣不大,或者是没有兴趣的。因为这个工作逻辑比较多,如果你不喜欢 puzzle game,那么估计当程序员也会觉得辛苦。
当今很多人号召不管什么专业的学生,千军万马转 CS 专业,这其实有些浮夸风,不过也是可以试试的,只要能做,那就是可以的,如果做不下来,也是情理之中的,毕竟我们都只能 handle 一部分工作,而不是全才。
那时候创业公司很多,我投过的有后来成名了的,也有默默解散了的,都有,工作的历程也是非常有趣。也认识了很多好朋友。
我在邮件列表蹲了几天,通过自己的一个 python 写的开源项目,靠不注水的简历,拿到了一家北京创业公司的面试邀请,没错不是 offer 邀请,而是面试邀请。不同的公司面试流程也截然不同,一般来说越是大型的公司,越是繁琐,一般的小微企业,当场就拍板了。薪水给的也很痛快,我没碰到过不兑现报酬的公司,所以也没碰到太多关于薪水的坑。
我还清晰的记得我第一次面试的这家公司,位于华清嘉园的一个单元房里,那个单元房是在一楼,是一套复式的单元房,上下两层,还有半地下室的套间,呆着很舒服,那个年代的房价,大概已经到 3 万到 4 万了。这个价格我认为不离谱。但是对于刚出来工作的我来说,这么贵的房价,真是让我吃惊了。
这家公司的位置很好,由于主创的几个人都是清华校友,所以选择了在华清嘉园的小区里创业,同时也多少有一点模仿了老外的极客文化,老外都在车库创业,参见若干的大佬公司,就不写太多了。所以选择了在单元房创业,有种一直在家的感觉,我曾经问过老板为什么不去写字楼,老板说他在腾讯呆太久了,很不喜欢写字楼的氛围,现在自己出来做事,想按自己的想法来做,那就是一个小而美的产品了。
我也喜欢做产品,知道做产品不容易,做小而美的产品我则不太认同,我认为这种小资品质不利于创新,他排除了很多人,所以我做产品的方向为小而实(实际),它非常小,不过不怎么美,但是非常实际,要做离现实近的业务(但是不能浮躁,不能急功近利啊!),而不做虚的业务,我的口袋有几百块呢?离开公司,自己做事,尤其觉得寂寞,有的人敢,有的人不敢,两种生活而已。
回到面试。
我拿到面试邀请的那天正好是一个周五,然后因为创业公司嘛,节奏很快,他们很缺一个实习生,所以他们应该是挑选了很多实习生,才让我去,还给我报销了火车票费用,也是看我有自己的开源项目,我靠开源项目混了不少饭,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
创新公司一个要点就是一定要找条件契合的人材,不一定要好大学,也不一定要多优秀,但是要契合,原因就是创新企业的资源很有限,不能浪费太多资源到生气和发脾气上。
由于我不是第一次去北京了,我第一次去北京是参加 “移动开发者大会”,就是要到李开复签名的那一次,这次应该是第二次去北京,我不怎么紧张,直接去保定火车站,周五上午买票,下午就走了。
到了北京还得去清华大学,那个时候地铁还是两块钱,西站还没通地铁只能去军事博物馆坐车,一直到五道口,B 口出来一直往东北方向,在清华东门南边就是华清嘉园,这是一个韩国人很多的小区,在电梯很多时候能听到别人说韩语,据说都是清华的留学生,毕竟国内比韩国物价低,所以他们留学也可以住在外面(不排除本身比较富裕)。
这个小区很高端,很美,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么高级的小区,我在老家都是住在大杂院里的,也就是城乡结合部的破房子。
那天下午因为是周五,他们给我打了好几次电话,让我快点,他们很担心我爽约,之后我到了已经五点了,多亏公司的人有耐心,跟我一轮一轮的聊,从技术,聊到兴趣爱好,聊到动漫,电影,游戏啥的。
其中有一个河北老乡,对我还不错,我记忆比较深刻,具体的面试过程下一篇再写,现在已经太长了,明日继续。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