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补课”两个字,都不陌生,可是每个人的感受却不同,尤其是老师们,好像这是一个很忌讳的词。老师补课,好像犯了天条戒律一样,上级的三令五申,让一个普通的词汇带着魔鬼一般的邪恶,不得触碰。记得早几年,寒暑假教师补课是得到支持的,学校会统一组织,尤其是毕业班。当然,也可以象征性的收取学生一些费用。夏天,老师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冬日,老师带着沙哑的声音,伴着咳嗽的节奏,劳有所获,过分吗?现在,为什么就变味了呢?责令“减负”就真正减负了吗?
事实上,家长有的忙于工作,有的甚至远离家门在外打工,在家陪伴的也不全部能够辅导孩子,就只好把孩子托付给一些社会上的辅导机构。好一点的的确有进步,不理想的只是让家长花钱买个“放心”而已。看着别家孩子上,自己不上,的确会有差距。平时双休还好过,到了寒暑假,“补课”就变得很正常了。
这几年我一直教的实验班,因为学生程度比较好,他们是不用上辅导班的。但是寒暑假如果没有引领,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自主性太差的学生,无所适从。针对这一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微信群,QQ群的便利,从去年寒假开始,我尝试“线上第二课堂”,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欢,特别是对于那些家长不便于辅导的孩子。
今年由于各种角色,日子过的太忙太充盈,因此对“线上第二课堂”的开展并不好。今天晚上,突然看到手机QQ里有学生问题,心想讲给一个人听,只有一个人获益,何不再组织线上第二课堂呢?这样想着,就立即行动,号召课代表欣悦“拉人建群”。小姑娘的执行力特别到位,不到20分钟,群里已经有50多个成员,接下来60多个,直到现在的78人。小姑娘还把我设置成“群管理员”,便于我发公告。我连续发了好几条公告,告知大家群规以及常规要求。比如群内只能谈论有关英语话题;要坚持打卡报道,连续三天不打卡会被踢出群去等等。随后,我把学生要预习的下册课本Unit1单词在群里讲解并领读,并提醒学生点击语音条跟读、正音。很快有学生开始活跃,并提出预习过程中的问题,我一一解答。生活中的“剧场效应”是非常有作用的,看到别的同学和老师互动,其他一些同学也按耐不住“问问题”的激情,互动越来越多。一直到我招架不住,我只能再发公告让孩子们耐心等待。
看到学生这样有激情,我心里很高兴,但是我的时间没有保证,如果我有事不在线,就不能及时回复信息,这样的话,孩子们也许慢慢减少学习的激情。想到我平时喜欢用“百词斩”软件阅读打卡——是清华大学杨芳教授建立的微信群,提醒每个成员天天打卡,很能激励学习。我也要尝试这种方式,拿定主意之后,我又一次发公告,告诉大家打卡的要求,并把我今天打卡记录发到群里。因为放假前已经告诉孩子们下载“百词斩”软件的信息了,因此我发过打卡链接之后,下面紧跟着就有学生跟着打卡,我真的很惊喜,有些学生甚至从放假当天就开始下载软件学习了。从晚上8点多一点到现在,群里已经有50个多人打卡,真的很感动,孩子能够这般热情,无论多么辛苦也值得!
“补课”是一个很普通的汉语词汇,教师补课也未尝不可,只要学生需要,组织得当,谁能奈何?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生我负责,假期这般补课,刚做敢当,只要孩子喜欢,老师就愿意,学生的热情,是教师工作的最大动力!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做很傻,不符合当今社会的价值观,但是这样的“傻事”做了就收不住了,傻里傻气,也许是最大的福气吧!
下面欣赏一下我们精彩纷呈的“线上第二课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