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非洲西北部的一个阿拉伯国家。东接阿尔及利亚,西濒浩瀚的大西洋,南部为撒哈拉沙漠,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
2018年,我曾去到这个神秘的国度。舍夫沙万、菲斯、撒哈拉、马纳喀什⋯⋯风情迥异的城市,风格多样的风土人情,使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下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对撒哈拉沙漠的向往,源于台湾作家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故事让撒哈拉充满了浪漫与神秘。
从瓦尔扎扎特出发,一路向东,经过近7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在沙漠小镇—梅尔祖卡换乘四驱越野车,向着撒哈拉沙漠迈进。
越野车带着我们在戈壁地带穿行。地上根本没有路,只有那一道道因为车轮长期碾压而形成的辙。司机为了抄近道,很多时候都不是沿着稍稍平坦的辙印行驶,见坡也一冲而上,弄得坐车人十分难受。
沿途的戈壁上,零星地长着一些耐热耐旱的草本或小灌木,汽车驶过,扬起漫天沙尘。隔着关闭的车窗,也能听见风呼呼的吹过,就像是大自然在嘶咧着嗓子吼着歌。
远处,隐约可以看到沙漠高处一个个形态圆润的沙丘。
半个小时以后,终于抵达沙漠边缘的客栈。稍事歇息,我们骑上“沙漠之舟”走进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面积906万平方公里,气候条件恶劣,是最不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沙漠形成于250万年前,它横亘于非洲大陆,将非洲分割成北非和南部非洲,总面积占到整个非洲的32%。
骑着骆驼行进在沙漠中,每走一步,它那宽厚的蹄都会深陷于沙粒中,高大的身躯随着驼蹄的往前抽送而忽高忽低地摇晃着。坐在驼峰之间,就像坐在行驶于江中的小船上,晃晃悠悠的,“沙漠之舟”的称谓完全名副其实。
火辣辣的太阳笼罩着沙漠,沙表温度很高,一会儿就把全副武装的我们烤透。我们索性脱掉鞋子,赤脚行走在沙漠中。每一脚下去,都会被厚厚的砂粒湮没脚踝。虽然沙漠表面温度很高,但踩过炽热的沙面,脚底却是凉呦呦的。
撒哈拉的的黄沙很细腻,在阳光的照射下,颜色由浅变深,金光闪闪。而沙丘的背阳面,沙子却是呈粉红色的,暗暗的,也没有什么光泽。
来到高处,可将沙丘起伏的大片沙漠收在眼底。那连绵起伏的沙丘,连接着一块一块的沙坪,那一串串骆驼和人的脚印,与平坦的沙坪表面,被风吹出的一道道凝固的“涟漪”相互交织,呈现出一幅幅立体的画面,很静,很美。
沙漠的日出与日落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当太阳从沙漠的边缘升起来的时候,阳光如万把金梭奋力地洒向沙漠,由远而近,眼看着刚才还阴暗而土黄的沙漠,瞬间灵动起来,由远而近的变得光亮而金黄。落日时分,除了色彩的变化外,温度也随着日落而陡降。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在日落之前返回驻地。
在这个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依然生活着少量的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尽管缺电少水,但在他们的骨子里面,沙漠是他们的世界,骆驼是他们的朋友,日子简单,而生活愉悦。
三毛说: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穷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地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生存。对于沙漠居民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我看着那些上升的烟火,觉得他们安详地近乎优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