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不清”这个词是我来到杭州,才学会的词。而我自己就是标准的“拎不清”。比如说:我一直以为“拎不清”是“LING不清”,认为这个词不是常用词,因为我打字打不出这个“拎”来。昨天翻看《浙江省普通话在水平测试教程》才知道,原来"拎"不是“ling",是“lin"呀。我真是个拎不清啊,哈哈。
没事,那就再扯点闲话。
上午又去参加咨询中心的活动,有个老师聊到:孩子有问题,家长来咨询,他们是建议孩子和家长都来做咨询,是分别做。孩子和家长都做的情况不多,一般是只给孩子做。说有个孩子从小学2年级开始做,每周一次,现在5年级了,还在做。说孩子情况好了很多,但现在又有了新的问题。
有一个跟我一样的小白,提出了异议:家长不改变,只改变孩子,有用吗?如果停止治疗,家庭这个系统会不会又让孩子重现问题?这位老师说:不会。孩子的改变也会让家庭改变。我提出疑问是:咨询师对孩子的长期咨询,会不会产生慢性化的问题,咨询师本身是不是就成了他们这个家庭系统的一部分?
孩子2年级的问题,就是不咨询,到5年级时,2年级的问题很多也会自己消失吧,孩子的很多变化不是咨询的结果,是孩子自身成长自然而然产生的变化。特别提到原来孩子闹腾现在突然变得沉稳,这不是一个孩子正常的变化吗?咨询师不能一直陪着孩子吧,孩子会不会对咨询师产生依赖呢?
可能我一直看的都是后现代的一些咨询方法,对精神分析的长程咨询有偏见。一个外行在评价人家专业人士,真是拎不清呀!